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士的演变

(2011-02-23 09:41:04)
标签:

李白

披发岩

道家

南陵别儿童入京

竹溪六逸

文化

隐士的演变

  

    “隐”与“仕”相对,早期的隐士自然“采薇山阿,披发岩岫”(嵇康《幽愤诗》)。

不过,这种生存状态时间长了恐怕耐不住:“采薇山阿”,天天吃山茅野菜,油水没有了,营养会不够;“披发岩岫”,夏天尚可,冬天不行,试想,脱光了在山中小溪洗洗澡,再坐在岩石上凭太阳晒晒潮湿的头发,其时气温接近零度,不感冒才怪呢!得了,何不从山上搬到市里,吃得好,住得也舒服,于是,就有了“隐于市”的念头。

    再进一层,则从“隐于市”而至“隐于朝”。朝廷命官,有俸禄有权势,走到哪里都可以吃香渴辣,不比“隐于市”的一介平民更惬意么?《晋书·邓粲传》载邓粲以“高士”(隐士)身份应召,友讥其变节,粲答:“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这回答妙极,隐不隐,关键不在境,而在心,颇有“眼中有妓,心中无妓”的意味。当然,有人指出,“朝隐”云云,说白了就是在官场“混饭”(王闿运语)。

    上面所述,就是隐士的变化轨迹,从起初的隐而不仕到后来的“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士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是发展也是异化。

    道家乃隐士的祖宗,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指出:“老子,隐君子也”,很正确。老子放着“周守藏室之史”不当而出关,西去流沙,隐也。庄子亦一隐士也,他对着楚王来使,不同样亦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话语而谢绝做官么(见《庄子·秋水》)?老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海涅诗句),当他们看到其门徒的腾挪变易时,不知会如何想?

    更有趣的是还有一种隐士,干脆就以隐求仕,将隐作为曲线做官的“终南捷径”,“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不替尊者讳的话,唐朝大诗人李白就干过这营生。李白初入长安隐在终南山上,想通过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高就,不成,怏怏离去。之后漫游梁、宋而洛阳、襄阳,又“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亦有说道士吴筠)荐之入朝,李白应召进京,受玄宗接见,“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是踌躇满志时李白的自我写照。只因为不久李白不见容权贵,遂被“赐金放还”。

    隐而做官,若从道家的原教旨主义来看,应该不屑。但话也须说回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进道若退”(皆老子语),那么,隐而做官,枉(弯)则直,岂不也符合道家的思维逻辑?!

   呜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乎,人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