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听讲座 说名师—石鹏飞老师小记

标签:
小记讲座一份小报石鹏飞杂谈 |
听讲座
文/高媛
2010年5月12日晚,知名教授、学者石鹏飞做客“滇池讲坛”,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学生作了“人生观,人死观”的精彩讲座。讲座延续了石老师一贯风格,思维独特、妙语连珠。场下听众感叹,听石老师的讲座不仅酣畅淋漓,更是深受启发。
http://s6/middle/4d4e1651x879d7500fa55&690
http://s1/middle/4d4e1651x879d7775b770&690
虽然不是第一次听石老师的讲座,但全身的细胞却一如既往的兴奋。暗自感慨,过了这么久,何以这种心情竟未退去,何以每次听到老师的耳提面命,依然如第一次般激动不已。
初闻石师之名,是在另一位云师大老师的课上,那位已入中年的老师近乎是以一种传说口吻对我们这群无知青年谈到了老师,不避社会对他的争议,淡淡勾勒出老师桀骜不驯的轮廓。
后来,跟同学办了一份小报,主编马敏亚老师寄了一份给石老师,没想到一张小报居然获得石老师的赞许并托人带了一份手稿。老师的来稿使我们振奋不已,惊异于大师对一张打印的小报竟没有半分架子。一来二去,逢石老师的稿件必登。因此对于老师,素未谋面但钦慕已久。
大二的时候石老师过来给04级的学生授课,便跑去蹭课。老师的课是早上前三节,我听完两节便要去上本班的课程。石老师把我叫住:“小伙子,你跑去哪里?”我说我是来旁听的,要去上本班的课程了。于是问我姓名,便熟络起来。回想一下也是缘分,假如不是老师叫住我,我更不会主动去攀交。也许一到毕业,关系自然断绝。
难以料想,“桀骜不驯,傲视一切”的石老师对待学生竟会如此的亲切。一如所有受学生追捧的老师,每临下课,老师的身边即刻被学生包围,开始了语言的“激辩”。或者,这正是教师快乐之所在。
石老师思维活跃,如同江水迸流、巨瀑狂泄,不带半点凝滞。常人与之交谈,便似顺水行舟,畅快异常。若是胸怀块垒,更似夏日冰雪,顷刻消融。在学生面前,老师极善言谈,愿意倾囊相授,即便是身体不适的时候依然健谈。在交谈中,让我们有了一种置身名校的窃喜。
讲台上的石老师,还是那么随意的唐装,那头膨松有形的头发,那张不修边幅的脸,天马行空的幽默,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今晚的讲座,依旧如此。老师说“人是经过几亿万年修炼才成的精”。我们惊诧。老师解释,因为如此,所以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尽管人都要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面对死,人却展现生命的精彩和辉煌。
又说“人对死亡的态度有两种:淡化死亡,对抗死亡。宗教是淡化死亡的最好方式,通过描述死后情形,弱化人们对死亡恐惧。”老师在这点上有一个精彩的比喻,有了宗教死就不可怕了,无非是放一个长假,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最可怕的是被“挂起”,天堂无路,地狱无门是最无奈的状态。
这是第二次听老师讲人生观、人死观的话题,但每一次的感受不尽相同。或者是年纪稍长的缘故吧。听着台上老师舌绽莲花启迪后进热闹非凡,但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老师的孤独。那种美丽的孤独,更不用说去理解了。
201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