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与欣赏·-----浓浓的离思

(2008-05-29 23:12:13)
标签:

文化

 

·阅读与欣赏·

浓浓的离思

――读阴铿的《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阴铿《晚出新亭》

 

    阴铿,很多人不会熟悉,他是南朝梁陈间的诗人,但杜甫对他很尊重,道是“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解闷》)”。

    这首《晚出新亭》诗是寄托离思的。“新亭”,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中有“新亭对汶”的故事。“晚出新亭”,诗人要离开南京了。

    首联的“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点题。南京,位置在长江边上,故诗人就以长江起兴,以浩荡的长江来比喻离愁。或者后来的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由此化出。

    “潮落”四句写了诗人出新亭后的途中所见。“潮落”句从“大江”引出,诗说潮落时江中的波浪还像车盖一样,那么,潮起呢?暗示旅途险恶;“云昏”句则由下视而上看,“昏”者,一扣“晚出”之“晚”,一系实描,云雾一片,不成峰峦之状,前程暗淡模糊,不可期也。接着两句,“闻鼓”有声,“见松”有色,“远戍”是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寒山”乃点出此行的节令,鼓悲松冷,借景抒情,涂抹出一种凄惋的氛围。这四句诗渲染写来,显为末联两句反复铺垫。

    于是收结。诗云:“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样,感慨就出来了:行走九十里方算一半,我的戍路长着呢!到猴年马月我才能踏上归途啊!讵,岂也,“讵有踪?”岂有踪呀!寻思这次阴铿的远戍外放是极不称心的遭遇。这末两句与首两句咬合,叙说了为什么会“离悲足几重”,在结构上显得首尾相应。

    阴铿的《晚出新亭》诗,五言四联八句,一四联自由,二三联对仗工整,已具唐人格律诗某些要素,然从声律看,每句平仄相间,一联平仄相对,唯联与联之间失粘,堪称中国诗歌由平仄律到格律过渡的一个典型的标本也。

 

 

二OO八年五月十四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