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砚边拾思] 诗言志

(2007-11-30 00:15:43)
标签:

人文/历史

 

诗言志

                                                   石鹏飞

 

“诗言志”,其实就可看作最早对“诗”的定义。什么是“诗”呢?答曰:“言志也”。即后人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用语言把“志”抒发出来,就是“诗”。

     “志”,今天解读为“志向”、“志愿”等。但从字源学上去看,“志”的初始内涵要宽泛得多。“志”,最早的字形是上“止”下“心”,故从“止”读,音zhì。后来,才书写讹变为“志”。止心为“志”,就是“挂于心”。挂于心者凡四:为事、为物、为情感、为抱负。把挂于心的东西说出来,故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有叙事诗、咏物诗、抒情诗、讲述抱负的诗。于此,我们大体可明白什么叫做“诗”。

    “志”这个字,后来内涵缩小,成了带理性色彩的“抱负”、“志向”、“志愿”之类,如孔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又如出现“情志”一词,这样“情”与“志”就分离了。为了找回“志”一字被剥离的含义,晋人陆机在其《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说,后之学者对此极为推崇,认为体现了“文学的自觉”。不过,依我看,陆机之说实乃回归了原始意义的“诗言志”说。当然,在“情”与“物”在“志”中逃遁,“志”一字趋于理性化之后,陆机予以揭示和强调,也不啻为一声棒喝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