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诗中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殊异,令朝野震撼。
迩来读书,发现杜甫的这两句诗渊源有自。
一是《孟子·梁惠王》。在回答梁惠王问政时,孟子批判了虐政害民:“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音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恶(胡)其为民父母?”
一是蔡邕所作的《述行赋》,描写了其旅途所见:“穷工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米比而无粒”——富人居室工巧而华丽,百姓宿露而睡湿;富人用粮食喂禽兽,百姓却吃糠咽菜……贫富之间,不啻霄壤。
杜甫有“诗圣”之称,一生“奉儒”。谁都知道,孟子在儒家之中地位甚高。而蔡邕乃东汉末的大读书人,曾订正六经文字,又是以节义闻于乡里的大孝子,也当属儒家一脉。杜甫的“朱门”两句,意象从孟子化出,也是写道中所闻,与蔡邕相仿佛。以此去推断,说这两句杜诗系受孟子、蔡邕影响所致,不是妄论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