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最有价值的新华社股市报道

(2008-03-11 22:23:21)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新华社

股市报道

三公

财经

分类: 红墙论股
“两会”期间一篇最有价值的新华社股市报道 
 
 
 
    “两会”期间,有关代表委员谈论资本市场的报道不少,但多数属于跟风追随报道,尤其是在印花税下调问题、中国平安再融资问题上。不少新闻记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被某些机构绑架的人质,完全围绕这些机构的利益诉求提问、撰写报道,往往不得要领。如果照着那些报道的诉求办事的话,市场只会越搞越乱。
    相比之下,新华网记者(也是新华社记者)11日发表的这篇文章,从监管部门、交易所、上市公司等各个层面是否遵循“三公”原则,是否履行“三公”责任、义务入手,有理有据,针对性十分强烈。在此郑重转载,也希望大家共同推动监管部门、交易所、上市公司等各个层面遵循“三公”原则,认真履行“三公”责任、义务。
    以下为新华社报道全文:

 

 代表委员三问中国股市:距离“三公”还有多远?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季明、董素玉、赵晓辉)“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资本市场建设时提出的目标。

    部分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三公”原则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股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信息披露领域的问题更为明显。只有监管部门、交易所、上市公司等各个层面都树立“三公”意识,我国资本市场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股市政策信息为何成为特权?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代表向记者谈起自己2月22日晚间听到几则股市消息时的困惑:当日,证监会新批准两只股票型基金,而易敏利所听到的却有几种不同的版本。

    作为十分关注市场的研究人员,易敏利代表常常为混乱的股市政策信息感到很苦恼。他还留意到,在2月15日,本来处于跌势的上证综合指数尾盘莫名其妙地拉高。收盘后,才有消息说证监会又批新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个消息刺激了股指尾盘走高。“这种重要信息在正式公布之前就有人知道了,并且据此进行了操作,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不公平,不能让有关股市的政策信息成为某些人的特权。”易敏利代表说。

    在中国股市走势对政策依赖度较高的情况下,信息披露的公开、公平、公正就尤为重要。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委员说,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天然的获取信息优势,如何保证政策信息公开而又不提前泄露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对信息十分敏感的市场,股市往往会对一些政策做出很强的反应,如果是影响力较大的政策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出台,则可能产生过度反应。

    易敏利代表认为,一些重要政策信息的制定和发布要有一个提前预告和论证的过程,让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能够提前释放政策风险,以保持市场稳定,避免大幅波动。“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信息透明、披露规范,这样才能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维护投资者的信心。”易敏利代表说。

   

交易所原始交易数据为何成为牟利工具?    

 

    近来,一些证券软件公司纷纷推出以交易所原始交易数据为基础的证券分析软件。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期,但此类软件可以提供券商、基金、法人、普通投资者等分类账户的增减仓和交易情况,并按成交量大小把账户分为机构、大户、中户、散户,再分别统计他们的仓位变动情况。

    部分机构投资者已经感受到上述证券交易软件出现所带来的“威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说,现在每每调整仓位,都会发现身后有大量资金在跟风操作,调整成本大大增加。 “虽说交易所有将证券信息商业化的权力,而且世界上许多大型交易所在这方面都有不错业绩,但将提供的数据精确到账户恐怕也只有在中国了。”这位基金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境外多数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交易数据大多只清算到券商,而不是账户或席位。以香港交易所为例,每日提供的付费资讯信息只包括每日最高及最低价、最佳买价及卖价、累计成交量、市场深度(五个最佳买价及五个最佳卖价各自涉及的买卖盘数目及总需求)、每单交易纪录(最新执行的交易数据)以及买卖盘纪录(买方及卖方前40名经纪的相关资料)等。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这种将账户交易等敏感数据出售给个别企业的行为,让少数拥有此类证券交易软件的投资者占得“信息先机”,而其他市场交易主体则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利益受损。“证券交易所应当自觉主动地担当贯彻‘三公’原则的典范,而不是利用其垄断优势不当牟利。”贺强委员说。

  

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如何监管到位?

 

    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顽疾”。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上市公司先后有80余次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其中许多处罚的原因就在于信息违规披露。但无论是公开批评、公开谴责、公开处罚还是立案调查,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仍然频频违规。

    贺强委员说,以杭萧钢构案为代表,目前市场有关主体通过散布不实信息或利用内幕信息配合二级市场炒作的案例仍然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借壳上市、资产注入等都已成为二级市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操纵信息等违规行为和市场风险最大和最集中的领域。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杜绝上市公司的违规信息披露必须“三管齐下”。首先,证券市场监管者要有法必依,一查到底,毫不手软。四川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代表说,证监会和交易所要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加大对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义务和规范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及时监管。其次,上市公司应该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高管人员应自觉遵守法律,千万不能做有损投资者的“编故事”行为。最后,机构投资者也负有树立“三公”原则的责任。机构大户是市场中的强者,中小散户是弱者,机构投资者不能不择手段、操纵市场,要树立诚信、自律的形象,要追求长远利益。“只要证券市场的各个层面都树立‘三公’意识,中国证券市场就会逐渐完善。”贺强委员说。

 

 周小川辟谣是否“救市”的开始?

 重要:“印花税运动”中的谣言、歪论和真言

证监会六次表态说明了什么?

针对中国平安的“围剿游戏”该停止了

 温总理报告透露哪些“股市信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