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少鹏
董少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67
  • 关注人气:21,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前夕:证监会发言人传递双重信号

(2008-02-27 10:56:5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财经

分类: 红墙论股
“2.27”前夕:证监会发言人传递双重信号
 
 
 
    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公开见报(参见:《深化改革和监管,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不少人认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遭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批评,管理层借此确认“政策底部”。但我以为,管理层的用意是双重的,既要稳定投资者信心,又要积极推进市场扩容。
    证监会发言人主要谈到了6个方面的问题:股市波动增大与外部影响和自身调整需要有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严格审核再融资申请;创业板主要规则和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货不会改变我国股票市场长期走势;高压打击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行为;采取措施打击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出现一次暴跌,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管理层抢在“2.27”之前作此番发言,显然具有稳定市场情绪的功效。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暴涨暴跌,这早已是老生常谈。但股市依然不断上演暴涨暴跌大戏,原因极其复杂——既有经济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市场原因,也有法律原因,还有人文原因。这些都不可能短期解决。不管如何,在“两会”召开之际,稳一稳市场人心,是极为必要的。而“2.27”前夕的时间选择,也是煞费苦心的。是谁主宰2.27股市暴跌
    不过,证监会发言人并没有完全顺应“市场的呼声”,而是传递了双重信号。针对中国平安再融资问题,证监会发言人说,“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最近一些上市公司陆续提出了再融资的议案或计划,引起了市场各方关注。虽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议案是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要求通过内部法定程序的自主行为,但上市公司在作出再融资决策前,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投资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中国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也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目前,中国平安的融资议案仍处于履行公司内部法定程序阶段,尚未向监管部门提交融资申请。在该公司向我会正式提交融资申请后,我会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审核,督促公司强化信息披露。”
    这段话的含义究竟该怎样理解呢?首先看“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一句。上市公司再融资被两个“重要”加以修饰,随后说“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显然,管理层没有认同社会上对于“恶意圈钱”的指责。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投资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一语,则是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预案的中性表态。“上市公司在作出再融资决策前,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一句,可以理解为对上市公司的劝导和提醒,没有达到谴责的程度。
    如果是彻底否定中国平安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则中国证监会可以以“公开谴责”、“集体暂停”、“单个叫停”、“立即修改增发管理办法”等措施来应对。中国证监会面对社会上如潮的指责,恰逢“两会”召开前夕,如果不对这些指责给以回应,是会陷于被动的。而另一方面,防止股市暴涨是2008年重要监管任务,证监会的“回应”也必须坚持稳妥、平衡。因此,证监会既说明再融资是市场行为,投资者可以自己取舍,也要求上市公司要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最后表示证监会将依法严格审核。这个潜台词就是,中国平安等再融资方案只要市场能够接受,就可以履行。
    一种最大的可能是,在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增发股票时,同时启动发行制度改革,即向普通中小投资者按照账户配售一部分。如此,既满足平安的融资要求,又让中小投资者得到安抚。
    除了再融资这一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外,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整体也体现了双重信号。既谈股指期货、创业板等发展问题,也讲打击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股票、披露违法违规案件调查情况等监管问题,后者也是造成前期市场泡沫积聚的重要原因。如果单纯顺应市场上关于叫停中国平安再融资的呼声,不讲打击违法违规,则可能引发又一轮恶炒风潮。
    中国股市是“新兴加转轨”的,这一点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政策市依然是不可轻言退出的,也是退不出的,但政策的运用要时刻瞄准“市场坐标”。当然,对于假市场之名对政府的要挟,也应当保持充分的冷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