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8月29日,在头版刊发了署名“肖渔”的文章《切莫过度透支A股未来》,以“业内人士提醒”的口吻告诫说,“绝不能忽略历史,更不能无视市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自己淹没在‘市梦率’的美梦之中”;并且指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变,以及对实体经济影响趋势的明确,A股资产仍将回归全球运行趋势中,A股高溢价不会长期存在”。
这是该报在8月28日没有发表提示风险专门文章的之后的一个举措。
中国证券报
8月29日,在第六版发表了记者署名文章《理性投资股市,风物长宜放眼量》,文章说,“类似A股市场近年来强劲上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我国台湾地区也出现过。当时由于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日”。
上海证券报
8月29日在头版刊出了题为《从牛顿被套说开去》的署名评论,文章说,“在市场高位时仍然决心入市,除了人性贪婪之外,恐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一种攀比的心理:既然他能赚,我怎么不能赚?既然他能翻倍,我怎么不能翻倍?因此,入市就是铁了心赚钱、铁了心翻倍来的,更何况,在别人都赚钱的时候,如果自己被抛下,那是怎样的孤独和失落?在资金推动上涨的机制下,越多人赚钱,就越要有更多人的资金来支持———殊不知,再激扬的音乐也是会平静的”。
在第三版刊登了署名文章《挤一下A股“蓝色泡沫”又何妨》,文章说,“目前大部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明显偏高,撬动大盘蓝筹股上涨的核心动力是资产重估,这是大量资金流入该板块的最大投资依据。不过,当市盈率(PE)的估值体系被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逐渐漠视时,也预示了A股大盘蓝筹股的泡沫已经产生,这就是目前A股市场所面临的短期性交易风险。基金与大盘蓝筹股的亲密接触,资金的不断流入正在并将持续放大这一‘蓝色泡沫,”。
点睛:三家中国证监会指定报纸提示风险的文章继续刊发,力度有提高趋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