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股市的主要风险是五个“失衡”

(2007-09-04 10:58:55)
标签:

证券/理财

中国股市

风险

失衡

董少鹏

分类: 红墙论股
                 当前股市的主要风险是五个“失衡” 
                              董少鹏
 
   
    股市自7月20日上涨以来,不理会任何警示,几乎一路上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可喜的:无论普通百姓,还是机构投资者,无论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认为中国股市是可以掘金之地,认同它的成长性。如果倒推三年,断然不会有如此热络的局面。但这样可喜的局面也给有识之士带来很大的担忧,政府也一再提示风险,究其根本,是这种快速上涨的人为操纵痕迹过重,这种上涨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
    一是市场走势与政策意图失衡。有的专家指望政府政策完全退出市场,这是不现实的。在“新兴+转轨”的体制下,政府政策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要发挥较大的作用。所谓“该由市场决定的就让市场去决定”,其前提是市场机制发挥正常,我们离这个目标还远。
    政府着力构造稳定的证券市场环境和证券市场运行态势,这是符合社会稳定、经济良性循环大目标的。所以,股市暴涨暴跌尽管不可避免,但如果频次太高、幅度过大,则被认为是危险的。
    “7.20”以来的行情可谓迅猛,并且是在指数翻了两番之后的继续上涨,其隐忧是明显的。任何辩解都只可以说明局部,而无法遮掩市场全局的风险。
    二是市场本身运行失衡。任何一个研究证券市场的人士都知道,市场在快速上涨之后是需要调整的。尽管中国股市此轮上涨是基于多重重大因素的,是有基础的,但除了“5.30”政策引发调整之外,几乎没有调整的欲望。
    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快速拉高股价,操纵痕迹过重。即使中国的上市公司通过注资,能够大幅度提高业绩,但这种业绩的“准操纵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旦终止这种注资行动,或者无资可注了,市场上扬势头就将陷于停顿。也有人认为,即使终止这种注资行动,或者无资可注了,股价也应该高高在上。这恐怕只是一个良好愿望。投资者最终会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增长性好的公司。
    所以,股价被快速拉高的上市公司中间,有一些是被机构操纵推高的,可能是不牢靠的。
    三是蓝筹股上涨结构失衡。蓝筹股固然是有收益稳定、成长性好的优点,固然是股指期货的主要标的物,但是,其市盈率终究是一个重要市场指标。我是赞同中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估一些的,但是,我所主张的高估是有限度的。有的蓝筹股不仅高过60倍,甚至高过100倍,这样的炒作是极其危险的。
    换个角度,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确实是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消化已被抬高的市盈率,那么,机构何以事先知道该上市公司一定要这样做?这样的内幕交易为何不迅速加以查处?
    蓝筹股上涨失衡,将构成市场稳定发展的重大威胁。
    四是执法失衡。杭萧钢构被监管机构查处了,理由是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充分,但这家公司的合同并非不真实,按照该公司的披露信息,投资者不是不能把握其中的风险。而像杭萧钢构一样快速上涨的股票断非一家两家,甚至是数百家,这数百家上市公司中,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充分的不少,为何没有查处?(这样的公司随处可见:中国船舶、恒生电子、苏宁电器、栖霞建设等等,大家还可以举出很多)
    再如对“带头大哥777”的查处,固然可以将参与股市的主体纳入规范监管的轨道,但是,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以及一些国有机构是经过了注册和准入等行政程序,是在监管者的视野内活动,但它们的操纵行为该得到什么样的处理?
    大盘蓝筹股上涨只是由于大家一致看好?那么,为什么仅仅在一个月内看好和买入?我坚信,这样的说法难以成立。如果把交易所后台的交易席位、买卖数额等进行清查,对敲交易即可水落石出。
    五是内外力量失衡。外资炒家已经通过种种方式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他们通过种种渠道压迫我国政府满足他们炒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机构投资者确有做大做强的迫切需求。外国投资者为了抢市场利润,我国投资者也要做大利润。但是,稳定谁来负责?难道只留给政府?或者只留给中国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外汇储备多得无处可投”,这是不是一种真实的描述?我几次看到类似的电视报道,说中国钱多得不得了,深感这样的报道可恶。到农村看一看就知道,中国是缺钱的!!
    有外国学者说过,“中国就像是非洲加欧洲”,城市(也包括一些发达的农村地区)发达得像欧洲,农村落后得像非洲。政府应当把“过剩的流动性”疏导到农村去!让农村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发达国家是一回事,在中国国情下是另一回事,中国还没有到得“富贵病”的阶段。
    以上简单的罗列告诉我们,中国股市长远走势看好,但不可“单兵突进”。中国股市历史上曾经有过“单兵突进”的情况,最终都是要回到原点。不管外国人怎么评论中国股市,我们自己的平衡,只有自己把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