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5.11”通知发出了什么信号
(此文2007-05-11
22:54首发于新华博客“董少鹏会客厅”)
中国证监会5月1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证券业管理机构必须继续深入做好投资者教育,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的市场监管工作,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此前,曾有传闻说人民日报即将发表类似社论,告诫风险。但随后被否定。事情的进展证实,所谓社论传闻并非全是空穴来风,高层对于市场风险早已警觉,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下发风险提示《通知》,与“国九条”配合使用,既体现前后政策的一致性、整体性,又相对保持冷静、平和,不至于引起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投资者的误解,是反复拿捏之后的选择。这个动作与过去发社论有很强的类比性。(参见5月9日我的《紧急信号:当前股市重点是防范风险》一文)
“5.11”通知发出如下信号:
1、指出在证券市场信心恢复、“合理”活跃的同时,违规炒作行为增加了。
原文是:“随着市场不断活跃,大量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新投资者入市,市场违规行为也有所抬头。”
2、
强调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要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真正对投资者负责。揭示风险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并非仅是上市公司一家的事,而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事。其实,承担信息披露这一任务的还应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柜台等等,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都应该提示风险,而不是只顾获取客户的佣金。
原文是:“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期货经营机构和上市公司要将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上来。”
3、证券机构要加强自律,严控违规苗头。及时发现违规线索、违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是提高监管效率、确保市场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常规化监管,才能够增强市场稳定性。为此,也要采取一点责任制的行政手段。
原文是:“各证券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价异动的监测和分析,认真落实对股价异动和信息披露的联动监管快速反应机制,督促上市公司及时披露重大敏感信息。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职能,要加快出台投资者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做好对会员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评估。”
“对于投资者教育和防范风险工作存在问题的证券公司和营业网点,要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对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力的,要采取责令暂停证券开户代理业务、限制客户转托管转入等限制业务措施,并公开处理结果;对营业网点负责人、经纪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分管经纪业务的高管人员采取进行监管谈话并记入诚信档案、督促证券公司进行内部责任追究、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对违规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有关机构和责任人,要严格追究责任。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要根据综合监管的原则和要求,采取暂停审批新产品、暂停或取消基金代销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开展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落实不力的期货经营机构,实施相应的限制业务措施。对信息披露存在严重问题的上市公司,要立即立案稽查。”
4、加强一线监管,切实严格执法。证券综合执法力量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同时执法与保持市场稳定也是一对矛盾。所以,将执法放到通知的第四点,本身就体现了政策把握上的平衡。由于市场偏热,强调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执法实践中,挑战依然巨大。将教育投资者与执法一并提出,可谓用心良苦。
原文是:“各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要紧密配合,进一步加强一线监管,继续强化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严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要针对当前炒作市场重组概念的情况,严格监管借壳上市等重组行为。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证券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诱骗投资者,影响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社会监督。要进一步健全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规行为和股价异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进一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保持强大的执法威慑力。”
5、证券监管理念仍然存在误区,即过分地考虑投资者身心素质,过度地为新投资者担忧,对投资者教育的外延无限放大,对投资者教育的功用有夸大之嫌。其实,投资者无论是盲目出击,还是谨慎从事,都不可能被教育出来。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多数经过了考虑,而不是一时冲动。一时冲动的投资者,干其他事也会冲动。
通知原文中过分的布置包括:“教育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注重长期投资,讲清投资与投机、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教育投资者认识股票投资是高风险投资,切实告诫投资者不能将日常生活必须资金和必备资金投入股市”;“要让投资者理解并始终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投资准则,防止不顾一切、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要对个别投资者中出现的抵押房产炒股、拿养老钱炒股的情况,加大告诫力度,使他们理解并始终牢记,生活必须和必备资金,关系身家性命,切勿冒险投资”等。这些要求写在通知里,显得不伦不类。
通过分析这五点信号,我们看到了高层的真实心态,即希望股市既保持生机,又不因过热积累过重的风险、背上过重的包袱。但我以为,做到三点就够了,并且只能以这三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信息披露、依法办事。不要增加太多的监管包袱,这样既无必要,也不会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