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票房密码突尼斯(3)

(2010-06-09 09:04:00)
标签:

杂谈

票房密码突尼斯(3)

文、摄影:郭子鹰

 

凯鲁万:圣城之光

 

从哈马马特一路向南,公路告别了海岸的拥抱,迎来的是沙漠的耳鬓厮磨,侵入路肩的黄沙像养熟的小狗一样在脚边一路跟着。公路平直地延伸,消失在视野尽头摇晃、虚化的沙漠热浪之中。突尼斯的沙漠经常会带给人这种又不安又舒服的虚无感,仿佛自己是一颗落入鸡尾酒杯的青绿色橄榄,悬浮着飘过一层层思绪的深度,又从不触底,道路似乎永无尽头,阳光永远灿烂,碧空晴好,好天气持续的日子一再打破你期待的极限,刷新自己的纪录。

伦敦人在凯鲁万,一定很崩溃。北欧人在这里,想必很陶醉。

 

凯鲁万(Kairouan)的位置,在突尼斯中部偏东,北距首都突尼斯城155公里,是突尼斯第四大城市。早在1988年,凯鲁万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凯鲁万于公元670年兴建,公元800-909年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但是让凯鲁万真正名声大噪,昂首阔步走进世界遗产名人堂的理由,是因为这里是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和纷争不断的耶路撒冷。突尼斯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就等于去麦加朝觐。

凯鲁万城内街巷曲折、店铺林立,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寝,数十座蓄水池和位于穹顶下的室内市场。著名建筑有凯鲁万大清真寺、“三大门”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突尼斯人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

凯鲁万的麦地那占地54公顷,周围筑有3公里长的石头城墙,在城墙的南门和北门之间,是一条干道,热闹的市井生活场景,就在这条路两边鲜活上演。干道的两边是密如织网的小巷,弯弯曲曲的白墙和小道可能把你带向火星四溅的铁匠铺、香气四溢的烤饼店,或者幽暗空寂的死胡同。老城区麦地那的历史可向上追溯三百年,而凯鲁万的历史则直接可追溯到回教纪元开始时期。

凯鲁万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以及世界建筑杰作中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凯鲁万大清真寺成为马格里布地区(古代阿拉伯人对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的总称。也称柏柏尔地区。马格里布为阿拉伯语,意为日落的地方、西方)一些清真寺建造的标准,特别表现在其装饰色彩基调方面。寺内的石柱颇为可观,因为从他们的雕饰风格来看,它们显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柱头有明显的埃及风格,柔美的莲花雕饰仿佛让人感到他们在尼罗河清风里缓缓摇摆,有些柱头雕刻精致的科林斯式棕榈图案,又暗示他们很可能来自爱琴海边的希腊,或者说,至少收到了希腊风格的影响。要知道,正统的清真寺内是不会出现动植物形象的,所以这里可以说颇为开放、有创意。想象这些石柱奔波来此的遥遥路途,更是让人相当感慨。“三大门”清真寺(866年)是具有雕刻立面的最古老的伊斯兰清真寺。凯鲁万的穆斯林传统建筑影响了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它们由于经济的变化而易受损坏,已成为无价的历史遗产。凯鲁万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也是伊斯兰教世界的精神支柱之一。

法语译名“凯鲁万”(kairouan)来自波斯语,是波斯语“垓拉旺”(Qayrawane)的译音,意思是“沙漠商队”、“沙漠旅行队”。按照阿拉伯字词的语义场来说,它还是“马群”、“马队”之意。这即是说,此处是北非地区贸易和沙漠旅队的必经之路,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自然,从军事上讲,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距圣城数公里之遥,就能遥望古代环城而建的高大城墙。墙高10米,厚2.5米,全部用实心砖砌成。整座城墙呈长方形,周长3.8公里,共开有9座城门。一眼望去,城墙坚固,设置严密,整座城池可谓固若金汤。像世界上其他城市一样,当初修建凯鲁万城墙,也是用来防御和固守,主要是防范柏柏尔部族的进犯和威胁。面对这种长期、经常性的威胁,为确保凯鲁万的生存,历代阿拉伯君王都对城墙进行了扩建、修正和加固。现在所建城墙是侯赛因王朝于公元1756年至1772年修建,历时16年。

在凯鲁万最负盛名的古迹中,公元862年阿格拉彼得王朝时期修建的大蓄水池最令人惊叹,令人骄傲。蓄水池在凯鲁万城北不远处,两泓清水,波光粼粼,澄澈碧蓝,初来乍到无不信以为是两个湖泊而惊喜万分。据文献记载,凯鲁万地区因地理、气候原因,水源短缺,城市供水始终不足。为解决城市用水,哈里发王朝指令当时凯鲁万总督将几十公里外的泉水引致城下,并在城外修建了15个蓄水池蓄水,现今保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两个。这组蓄水设施包括大、小蓄水池和储水池3个主要部分,共计占地1.1万平方米,储水5.3万立方米。小蓄水池为17边形,与大蓄水池并列相连,直径34米,深4.8米。当年蓄水池的中央砥柱上建有一座漂亮的水上楼阁,专供君王们来此酣息,在这清凉漂浮的水面上嬉戏,畅饮。

对于生活在浩瀚沙海中的阿拉伯部族来说,水永远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在庭院的柱廊和天井之中修建喷水池是古代显贵们最崇尚的奢华,在城市中修建渡槽、水渠和蓄水池的非凡功力也使得他们在古代科技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原创旅行小说] 焰火·隐莲

意大利系列,不只是旅行,还有活火山的咆哮

八分之一秒缅甸童话

京都艺伎的私房歌

印度,我的八卦考古之旅

如此清新,斯里兰卡

北欧,冰火惊情400年

希腊爱琴海系列:拍摄全球最浪漫的地方

土耳其,大气层内的火星飞行

柬埔寨系列:雨林中的神性生活

埃及系列:谁谋杀了图坦卡蒙?

跟我一起体验全球顶级邮轮——玛丽女王2

一言难尽以色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