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票房密码突尼斯(2)
文、摄影:郭子鹰


哈马马特:桅杆的丛林和蓝色的梦境
突尼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蔚蓝的大海与明黄色的沙漠,而且这两种颜色呈现在没有半点浮云的澄净天宇和明丽阳光下,直到离开的那一天,直到今天,都让人留恋和怀念地中海和撒哈拉的轻快个性。

从首都突尼斯市开往哈马马特(Hamammet)的一路上,GPS和地图成了多余的摆设,目光总舍不得从路旁通透空灵的大海与成片的橄榄林上移开,道路随算不上宽阔,但是车辆稀少,一路沿着逶迤的海岸线行驶着,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观光海岸路”。哈马马特更是颠覆了大家对突尼斯的成见,大片的游艇码头,密如丛林的豪华游艇桅杆,在轻柔海风下曼妙摇摆着,悬挂着不同国家的国旗,仿佛一场无人发言的“联合国大会”。

突尼斯的城市,和其他古风犹存的阿拉伯国家一样,有保存良好的老城区,称为“麦地那”,夕阳下斑驳的城墙在海风里发出轻轻的幽咽声、高高的宣礼塔上准时传来召唤礼拜的呼喊声,海边色彩鲜艳的渔船和鱼网静静地躺在岸边,等待着下一个出海的清晨。就像突尼斯内陆的居民善用沙漠的黄色一样,这里的居民对大海的蔚蓝色善加利用,令人眼前一亮、心情开朗的蓝色大门,成了老旧民居点睛之笔,悠闲的野猫轻快地穿梭在这蓝色的丛林中,它们各个毛色油亮、双眼有神,想必得拜此处充沛的渔获所赐,也要感谢海港居民的善良和慷慨,令他们衣食无忧。


“像野猫一样在海边发呆”无疑是哈马马特的正经事一桩,尽管我们没有遇到半个帆船的船主,但是我们对他们远道航行而来的目的还是多少能有点可靠的猜测,这些地中海的富豪,一定是已经厌倦了穿行于希腊列岛的宁静和意大利海湾的热情嘈杂,他们御风劈波,到这里来寻找北非的沧桑和阿拉伯世界的神秘,而且他们的确找到了,被海风经年累月吹袭的长者脸上没有多少表情,倒有数不清的皱纹,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意大利人的过分熟络,更没有英国人的保守忧郁,唯一他们愿意热情交谈的对象,只有高高在上的真主。但是突尼斯人独特的个性,是他们有“法兰西非洲”的悠闲和爱玩快乐的天性,两条停泊在港湾里的仿古帆船就是明证,历史爱好者会喜欢他们腔调十足的中世纪外表,热爱聚会狂欢的年轻人则可以租下它们出港,来一次疯狂的海上烧烤。
除了好身材的野猫和海上的烧烤,小城的另外一个看店是随处可见的“酷似酷似锅”,一种色彩鲜艳的当地炊具,由一个陶盘和一个圆锥形的陶制锅盖组成,看上去活像一个陶土做成的微型火山,火山口的位置是蒸汽的出气孔,更加惟妙惟肖了吧,如果你不那么苛求细节的逼真,它在炉火上喷出蒸汽的样子,活脱就是一个彩绘的火山喷发。锅子里面的菜肴“酷似酷似(COUSCOUS)”多半是小米、蔬菜、羊肉或者鱼肉蒸制的烩饭,连吃个几天你可能会觉得蛋白质的摄入量有点儿超标,浓烈的口味也可能令你的味蕾有点儿过度兴奋,不过,还是会忍不住买一只回去,增加你厨房的“异域感”,令它多一个看点,吸引来访的朋友听你喷上一段北非旅行的趣闻。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