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票房密码突尼斯(1)
文、摄影:郭子鹰
“您在看什么?”
我问一个坐在夕阳下的贝都因老人。
四驱车奔驰在突尼斯广阔沙漠上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一种时光凝滞的感觉,而此刻面对他,面对他脸上我们久违了的幸福,不免心生好奇。他目光所注视的,在我看来不过是远处地平线上,一个并不存在的点。
“沙漠。”他淡定地回答。我相信这沙漠他可能已经看了五十年,仍然没有看够。落日,正在他苍老的面容和随风变换身形的沙丘上,一秒一变地缓缓涂上更加变幻莫测的千万种浓淡不同的暖色。
幸福如同注定的天意,竟来得如此简单。
对于一个眼光挑剔的旅行者来说,奔驰在突尼斯宽广无垠的土地上,会重新唤起他随着岁月日渐麻木的感官;对于一个执迷并乐于体验文明辉煌的探索者来说,突尼斯也能够亲切平和并且出其不意地讲述深刻而具韵味的历史迷局,她有自己讲述故事的独特方法,生动而不失诙谐;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运动型旅行者来说,这里更具有他施展魅力的无垠沙漠和浩瀚天宇,有他内心一直渴望的巨大空间。自由,将给他的内心和躯体带来无穷的正面能量。
与我一同来突尼斯的朋友当中,有三分之一坚称《英国病人》是最世上成功的商业文艺片,他们是来看电影里的骆驼山,另外三分之一是铁杆的“星战迷”,据说星球大战的外景地会在未来数年内被沙漠彻底吞噬,所以一定要及时来看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访的理由当中除了上述两部电影外,还要加上《角斗士》曾经在这里部分取景的原因。不得了,一个安静、低调得如同喜马拉雅山雪豹一样的国家,单靠三部电影便在“识家”中博得这等口碑。
但是,又是什么吸引了那些导演呢?而且,这几部在突尼斯拍的电影,真的像是受到了神灵的摸顶加持,不约而同抽中了“幸运签”,都有不错的票房。
我们的这次调侃的“票房密码破解之旅”,从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开始,大致的路线是这样:第一天:北京——多哈——突尼斯市。第二天:突尼斯市——哈马马特(70公里)第三天:哈马马特——凯鲁万——托泽尔(430公里)。第四天:托泽尔——杜兹(100公里)。第五天:杜兹——马特马他——加贝斯——艾尔让——苏斯(450公里)。第六天:苏斯——突尼斯市(140km)。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