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超人也罢、佛祖也好,只管随它去
文、摄影 郭子鹰
旅行的最大乐趣,在于出乎意料,超人也罢、佛祖也好,只要有人带路引见,我只管随它去。
“偶像”这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有的时候,他们是我们解闷儿的方法,有的时候,他们是我们搓饭时候的谈资,也有的时候,他们是我们早上起床的理由。他们可能是儿子、老婆、佛祖、亦或是超人,那个总是把红裤头穿在蓝丝袜外面,双脚踩着鲜红的胶鞋,总是装模作样叉腰站着的变态家伙。
到达缅甸的一周以后,我有点儿看厌了缅甸人的偶像,那是名副其实的偶像,泥胎涂金的佛祖,大大小小,或坐或卧,庄严、悲悯甚至是调皮的。我对神秘的灵异有种特别的偏爱,觉得他们让人着迷,空灵的阴影之中有种引人遐想的,未知的吸引力,但是暴晒在阳光下,明晃晃地照得人睁不开眼的金佛们,实在还不够酷。
宾达雅,藏在从茵莱湖到曼德勒之间的山岭里,如果不是遇到了那个一直捧着导游书在看的菲利克斯,我们一定会错过。他跟司机说,这一路,崇山峻岭,但是在宾达雅,一定请你停下车,让我们好好看一看它。
缅甸的炎热,像是疯狂攥住你的章鱼,或者是死死缠住你不放的蟒蛇,让人窒息,让人发狂。长长路上烟尘四起,尘土无孔不入,老旧的日本二手车,接连几个小时穿行在红土岭上,停下的时候,路边小店的店员不得不把水管子直接伸进引擎盖里,猛灌。但是宾达雅清凉的山间岩洞,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瞳孔需要点时间,慢慢在幽暗的洞口放大起来,毛孔需要点时间,渐渐适应这天堂般的清凉,头脑,也需要点时间,慢慢相信这是固执的信徒而不是神的双手,一点一点,一砖一瓦,建造出来,安放自己梦想的田园。
无数的佛像遮蔽在深深的洞底深处,明灭的灯火一闪一闪,金光灿灿的佛塔在高高的崖壁下扶摇而上,目光游移地向上,再向上,仍然看不清岩洞高高的洞顶在哪里。各种姿势和表情的佛像脚下,基座上多半有一个小小的牌匾,标明他们的贡献者是来自缅甸哪个偏远的地方,还有世界的哪个角落,你甚至可以找到其中的一些,用中文写着,他们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或者云南省……
突然感到光线昏暗的脚下有什么在移动,是一个满脸微笑的缅甸汉子,正从只能容下一人勉强通过的修行洞里钻出来。原来那个德国小伙子坚持要来看看的地方,真的是缅甸高僧闭关修行的圣地。
要进去,你必须怀着无比的虔敬之心,手脚贴地地匍匐前进,进入修行洞之后,还必须保持打坐的莲花姿势,根本不能直起脊梁。但是在那里面,却能够真切地感觉自己隔绝了整个世界,面对的仿佛不是眼神安祥的金身偶像,而是自己内心跳动挣扎的混乱念头,一直在想,在这里一直坐到烈日西斜,天荒地老。好生安静、好生沁凉。
若不是误打误撞地深入洞底,很多像我一样的匆匆游客,可能早在洞口望着头顶金光闪烁的佛像看傻了眼,看看腕表时间将尽,蓦头折返回炎热的大路上,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每天狂奔在城市车流里的人,可有几个像探洞一样,一直深入自己内心的洞底?看饱了风景和纷扰的人,千万件事情都值得挂心,又有几个能深深潜入自己的念头里,平静地在脑波跳跃的水面下,静静等着浮躁的涟漪平复,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被世事左右,被虚妄夺走的,又有多少?
看着那些能让自己真正感到快乐的人和事,渐行渐远的,又有多少?
不知为什么想起,妻子的外婆也有一个小小的佛龛,她把一座白瓷的观音,藏在壁柜两扇重重的门后面。极少的几次,我看见她银发如雪的背影,悄悄打开那一双柜门,微笑着点燃几枝香。那是她自己的事,完全不想去打扰旁人,也不再需要他们的,只言片语。
有的人需要无所不能的超人来拯救,喜欢看着大银幕上凌空飞过的身影,在昏暗的电影院里与他邂逅一个半小时,莫名其妙地开心一小会儿。片尾的字幕一消失,马上又担心起来,自己留在地库的名车,又会被收取多少泊费?
而偏偏有些人,他们从不去看头顶有没有超人飞过,他们向内看,对自己坦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迢迢长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能够打理,即便有个精心巧匠也做不出来的观音在那里,也不过只是个沉默听众,微笑地等着你,自己构思出故事的结局。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