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喀拉拉,谁不暗恋桃花源(9)
文、摄影 郭子鹰


科钦:神在这里舞蹈,神在这里睡了
第二天清早,格兰特船长殷勤地送我们下了船,并帮着叫了车,因为我们要住在科钦的科钦堡地区,从阿拉普扎并没有直达的公交,所以他还特别写了转车地点。公交车还都过得去,尽管炎热依旧,不过行李有地方放,人也有座位,已经很幸福了。依旧是小“突突”把我们送到酒店,门口花园里供着圣母像的Ann’s Residency。这家小酒店是Lonely Planet《印度》一册中很少出现的几家“推荐”的住处,硬件不错,不过老板实在是不实在,一开始想把我们安排在洗衣房后面紧邻学校教师又几乎没有窗户的一个房间,进出都很不方便,后来我们说明不能接受这样的房间,他才支支吾吾地说2楼还有房间,进去一看,很不错的双人间,至少窗户很大,旁边也没有洗衣服的噪音和学校的上课铃声,可以睡个懒觉了。问他代订卡塔卡利舞蹈的门票多少钱,这老兄开口要500卢比,不过Lonely Planet上写明只要100卢比,位置就离推荐这家酒店的文字只要转个眼球的路程,于是我也眼球一转,问他是否包括接送前往剧场的车钱,其实也不过20卢比的距离,老兄回答不包括,表情居然分外惊惧,好像我已经占了他的便宜。于是决定除却早餐在这里吃,可能和这家酒店发生的其他交道一律免除。
一出门,碰到一个干瘦的突突司机,黑得在树荫里完全辨不清五官的那种,正想租个车随便转转,于是谈价,不想这老兄开得价钱满低,而且允诺我们明天用车一整天,收我们200卢比,也就是36块钱,我和他声明要早起,还要带我们去城市的另外一个部分——位于河口另外一侧的恩那库拉姆,那地方距离这里有将近1小时的路程,他也答应了。想来他一定会带我们四处逛店,不过之所以选择住在这里而不是城市的其他区域,为的就是三点,第一是安静,街道附近建筑舒舒朗朗,就像小时候放暑假去探望祖父母时住的东北小城。第二是主要历史建筑都在这里,第三就是购物、逛小店、喝茶方便。
科钦堡一带静谧的老屋有一种神奇的沧桑,五六个人才能环抱的榕树上,垂下无数气根,枝头的蝉鸣,是唯一打破沉静的声响,宽大的操场上烈日炎炎,心情却是清凉的,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和全印度的小学生们一样,煞有介事地玩着板球,一丝不苟地争夺着胜负的表情仿佛这里不是周日的练习,而是在进行着英联邦冠军赛的争夺。我们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老茶馆里端着茶杯看落地窗外的这场比赛,闲来无事的侍者放下厚厚的报纸,从乌黑发亮的吧台后面偷看我们这一行远来的旅行者。
下午的日程一开始我就发现这个老兄的确是个实在人,荷兰人墓地、荷兰教堂、鱼市码头、中国鱼网……一系列景点逛了起来,而且经常问问我们还想去哪,我在想的倒是:今天都看了,明天他能带我们去哪?当然还带我们去了两个表演卡塔卡利舞蹈的地方,觉得还是Kerala Kathakali Centra地道一些,说地道,其实是因为它那个乡村剧团样式的大戏蓬,完全是用竹席、竹竿之类的材料搭建的,相当的怀旧。门票的确比酒店老板的开价便宜了个对折的对折。草棚的屋顶吊着几只风扇,无聊地旋转着,发出寂寞的吱呀声,四周的草墙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照片和当地艺术家的画作,热闹的舞蹈场景绚烂呈现。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