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新都到巴塘——《新川藏线传奇》第三集

(2010-10-04 15:10:46)
标签:

川藏线

巴塘

南线

汽车兵

军事

    川藏线,又称为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 《军事纪实》10月6日晚20:03分播出《新川藏线传奇》第三集,本集为大家讲述发生在新都桥到巴塘之间的故事,敬请关注!

 

挺进南线

    2010年3月17日的清晨,这天首批进藏执行运输任务的所有官兵都起得格外早,一方面由于新都桥兵站的海拔比较高,大家睡眠质量并不好;另外一个原因,今天将是此次进藏运输任务当中行程最长、最为艰苦的一天。因此大家对今天的行程都是严阵以待。

    今天主要的困难是两座山,一座是高尔寺山,一座是剪子弯山。这两座山爬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比较险。

    7时15分,车队启程离开了新都桥兵站,摄制组跟随车队一同又驶上了西行的道路,在清晨淡淡薄雾的笼罩中,新都桥风光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这里就是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

    就是从这里开始,川藏线出现了分叉,一条是南线,一条是北线。而我们选择的是沿着川藏南线继续行军。

    就在车队行驶在这一派藏族田园风光当中的时候,车队中这位名叫扎西的藏族士兵心中尤其有着一种别样的激动。眼看就要进入西藏境内了,扎西的心情很难平复下来。

    已经当兵两年的扎西,这次是他第二趟执行进藏运输任务,行驶在漫漫川藏线上为祖国的边防事业服务,对于一位藏族士兵来说,尤其有着一种不同于别人的特殊意义。

    车队驶出新都桥后,很快便要翻越海拔4300米的高尔寺山,坐在车辆驾驶室里拍摄的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此时汽车兵格外的小心,车队沿着仅仅能够容得下两辆车的狭窄道路向山顶开进,而我们的旁边便是万丈深渊。而在这个路段行驶,汽车兵最怕的就是由于麻痹大意翻下悬崖。王班长介绍说,高尔寺山,这个地方属于内地驾驶,这一段路,到理塘这一段号称“披着羊皮的狼”,也就是看起来没有什么,其实你跑起来非常难跑,最危险了,人最容易大意嘛,第一个防止打瞌睡,疲劳驾驶,第二个防止车流量,第三个对我们车况是一个考验,这一段路爬山,发动机水温容易起来,下山,一过去,翻过高尔寺山就是连续40多公里的下山,对我们刹车档位是一个考验。这一段出事故非常多,在我们整个兵站部兄弟单位有很多教训,血淋淋的教训。每个人到这一段路都知道拐弯的时候都非常的注意路上的红线。

    这段40多公里的上山路程耗费了每名汽车兵很大的精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谨慎驾驶,车队顺利通过高尔寺山山顶。就在车队准备下山之前,连长何跃斌让大家下车休整,也许经过了昨天新都桥兵站一夜的考验,今天车队中并没有人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症状,这些快乐的汽车兵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竟然打起了雪仗。

    短暂的休整过后,大家踏上了下山的路途,接下来他们还要翻越两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才能结束这一天的行程,所以时间对于他们今天来说显得十分宝贵。

    车队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走下了高尔寺山,整个过程在我们看来,相比上山的惊险而言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就在汽车兵下山后对车辆进行检修时,轮胎上冒出的烟,才使我们了解到其实车辆连续下山行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一旦车辆轮胎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刹车失灵或者爆胎而滚下悬崖。

    老兵介绍说,雅江这一带,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经常会出现泥石流或者塌方,像我身后的这个房子就是曾经被一场大的泥石流所冲毁的。

    由于地质结构的特点,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在川藏线上时有发生,它所造成的山体滑坡以及道路损毁等破坏行为,严重威胁着川藏汽车兵的行车安全。这些早年间拍摄到的珍贵资料画面,让我们了解到了这条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三千里川藏线上,有着多少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任务重压不倒,危险大吓不倒,困难多难不倒”三句话的川藏线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官兵征服了冰峰雪山,跨越了江河大川,驰骋奔驰在这条被世人称为“西部奇路”的川藏线上,创造出了一个个不朽的奇迹。

    从早上出发,首先是经过4400多米的高尔寺山,然后又翻越了4600多米的剪子弯山,现在车队来到了4700多米的卡子拉山,现在已经是傍晚太阳快下山了,记者们在比较舒适的越野车里坐了一天的人都感到非常的疲惫,而且高原上比较缺氧,我们大家都比较头晕,而且呼吸也不是很顺畅,可想而知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的汽车兵们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是多么的艰辛。

    晚22时,西行的运输车队终于翻越了三座大山,安全抵达理塘兵站,疲惫不堪的汽车兵们吃上了他们这一天的第一顿正餐。

    今晚入住的理塘兵站,海拔4100米,是川藏线上海拔较高的一座兵站,经过一天的紧张拍摄,来到这里时,摄制组记者邓光辉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兵站刚刚配备的高压氧舱迅速发挥了作用,经过治疗,我们的同事逐渐开始好转,大家知道,入住在海拔4100米的理塘兵站,今晚注定将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经过一夜高原缺氧的煎熬,我们终于迎来了又一天的黎明,当车队驶离理塘县城的时候,我们才看到在县城的出口立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世界高城——理塘”几个大字,回想起昨晚辗转难眠的一幕,看来这个世界高城的称呼的确名不虚传。

    从被称之为世界高城的理塘县出发,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辽阔的理塘大草原,车队行驶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发现道路平坦了许多,而且视野非常的辽阔,今天对于汽车兵来说是相对轻松的一天。

 

军民情深

    没有了高山峡谷,上线车队行驶在一望无际的理塘草原上,这样的场景,让我们紧张已久的神经得以放松了下来,草原上遍野的牦牛和远处绵延的雪山,构成了一副壮美的高原画卷。而在绵延的大草原上,一些牧民的永久性居住建筑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人们的想像中,这里的藏民世代过着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游牧生活,那么这些牧民定居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乡长介绍到:这个就是我们吧嗒县德达乡牧民定居点,这个地方海拔是4300米,村子有34户,189人。目前这个牧民定居点的水、电、路、桥等设施已经初步完成,民房建设的主体工程也完成了70%。

    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牧民定居点,是四川省从2008年启动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预计在4年时间内,让47万牧民告别传统游牧生活,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这项政策一经出台,便获得了广大藏区牧民的积极响应。

    由于藏区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区,一年中可以用来施工建设居住地的时间非常短,为了让牧民早日入住新房,川藏兵站部主动承担了向藏区运送建材的艰巨任务。

    对于川藏汽车兵的这些无私援助,生活在藏区的牧民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用最朴实的举动来感谢这些子弟兵。

    三千里川藏线,既是一条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线,又是一条人与自然抗争的生命线,它更是一条藏汉民族团结的连心线,从川藏兵站部成立到今天的半个世纪以来,官兵们在漫漫川藏线上用自己坚实的足迹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奉献着满腔热血。

    车队一路向西,来到了海子山,之前辽阔草原带给大家轻松的氛围一下子被山顶道路上的积雪冲散,面对这突然出现的冰雪路面,行军车队立即减慢了车速。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终年积雪覆盖。因此在穿越海子山时,官兵们都是格外小心谨慎。

    凭借着常年在川藏线上执行任务的经验积累,以及娴熟的驾驶技能,车队慢速通过这段冰雪路段,拐过海子山口,一副壮美的高原风景顿时呈现在我们面前,被白雪覆盖的茫茫群山巍峨屹立,山脚下一对冰封的姊妹湖仿佛两颗镶嵌在高原之上的耀眼钻石,静静地等待着春光将它融化。

    川藏汽车兵的车队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蜿蜒穿行,此情此景让我们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更加感慨于这群中国军人在壮美天地间铸就的不朽魂魄。

    车队走下雄伟壮丽的海子山,便来到了义墩沟。提起义墩沟,许多川藏线的老汽车兵都有着特别深刻的记忆,这里由于地质结构十分脆弱,所以这段道路成为了地质灾害频发的路段。在历史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行军场景。

    然而今天,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一条高架桥与七个隧道所组成的隧道群构成了今天义墩沟的全部。在漫漫川藏线上,这种道路的变化无不彰显着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这个隧道大概有3400多米。以前是走在隧道上面,走山上,一旦遇到下雨天,上面路非常的滑,而且路也非常窄,非常危险。这个路通了以后,我们节省时间的话可以节省一个多小时时间,而且这个危险性也降低了。

    以前走这段路,根据天气状况,如果说天气比较好的话可能需要6个小时左右,如果天气不好可能大半天。现在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达。

    驶出最后一个隧道,便进入了巴塘境内,而就在车队进入巴塘县城的必经之路上,几位当地的藏族群众早早便在那里迎接车队,而组织这次迎接仪式的人,何跃斌连长十分熟悉,他便是川藏兵站部的老朋友、巴塘县公安局副局长布洛。布洛熟知车队几号出发,什么时间到这地点站,双方基本上都联系着,每年第一次上线的时候他都会在这里等会车队,问候大家。

    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位康巴汉子每年春天都会在这里静静守候着川藏汽车兵的到来,那么他与汽车兵之间有着一段怎样的生死故事?被称为“弦子故乡”的巴塘县与川藏汽车兵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藏汉军民情缘,请继续关注《新川藏线传奇》第四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