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中国维和队员的防暴训练如何严酷

(2009-05-29 16:54:54)
标签:

维和

海地

加勒比

防暴

催泪瓦斯

军事纪实

杂谈

分类: 事件篇

                    揭秘:中国维和队员的防暴训练如何严酷

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125名队员,怎样从数千人中选拔出来?他们又经受了什么特殊训练?央视七套《军事纪实》6月15日20:03播出《海地防暴纪实》第一集为您揭晓

                  揭秘:中国维和队员的防暴训练如何严酷

残酷考核海选防暴队员,数千人只留四百人

2007年12月6日,我国的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昆明国际机场出发,这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防暴队,在远离祖国2万公里的加勒比岛国上,执行了为期八个月的维和任务。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勇士们,在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与危险之后,最终圆满地完成了维和任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那么,这些防暴队员有何过人之处?他们是怎样培养出这些本领的呢?

2007年的6月,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接到了组建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任务。

短短几天内,就有几千个官兵报名参加选拔,官兵们对此次选拔的热情非常高。这样火爆的报名并没有出乎总队的意料,因为前去海地执行防暴任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每一位武警官兵都很珍惜这次机会。

自从2004年我国派遣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进驻海地以来,已经为海地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一批批防暴队员圆满地完成任务并受到联合国的嘉奖和各国政府的广泛赞誉,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维和这一世界性行动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在海外执行任务的防暴队员都肩负着祖国的国际形象。这些战士需要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可靠的政治素养以及与维和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

所以此次选拔考核的要求自然非常高,最终能够前去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只有125人,报名的大部分官兵都将在考核中被淘汰。如此残酷的选拔,就是要在武警官兵中挑选出精英中的精英。

然而,面对这么多的官兵,如何筛选出最优秀125人,成为组织者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考虑到海地气温比较炎热,加上海地复杂的局势和维和工作的特点都将对官兵们的体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总队决定把官兵们的体能达标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他们平时的体能训练也不少,可在高原地区全速跑五公里还是让许多官兵感到很不适应。

考核的要求是苛刻的,只要一个项目不达标就要被淘汰。因此每项考核大家都非常尽力。

经过了近乎残酷的考核,海选之后只有四百人留了下来。

接下来,这四百人被集中到了昆明的训练基地继续进行选拔,在这里,队员们接受了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射击训练以及语言学习等课目。

                    揭秘:中国维和队员的防暴训练如何严酷

防暴队员百里挑一,特殊训练让人脱胎换骨

三个月之后,四百人只剩下了150人,这150人已经是千挑万选、百里挑一的精英了,但防暴队员的名额是固定的,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因此这最后的25人还是将被残酷地淘汰。

让队员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不同,除了常规的体能、军事等测试之外,被选拔的队员还要经历心理测试。

对于这些挺过了体能考试,又闯过了军事和语言关的队员们来说,心理测试显得比较新鲜,而且还有专家面试,看上去很轻松但这一关其实并不好过。

125人的名单就要揭晓了。看似轻松的官兵们内心却是非常地紧张,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经历了艰辛与汗水,走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易,谁都不愿成为那25人中的一个,可是此时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选拔是残酷的,被点到名的25人遗憾地离开了,他们是最后被淘汰的25人。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的心中多少有些不甘,但是在人们的眼中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他们也是从几千人里挑选出来的精英,这次经历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遗憾,更多的还是收获。

残酷的选拔结束了,125名防暴队员终于确定了下来,虽然他们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可是距离合格的维和防暴队员还相差很远。刚刚喘上一口气的队员们很快就被集中到了公安部的维和训练基地,他们将在那里接受针对维和警察而进行的四个月的战术性训练,更加严酷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来到培训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换服装。根据联合国的规定,防暴队员都要身穿维和警察制服。今天是队员们第一次穿上这种制服。与以前绿色的衣服不同,这身黑色的制服与蓝色的贝雷帽,让他们找到了一些当维和警察的感觉,但很多队员却还不清楚这身制服的穿戴标准。

穿戴合格之后,队员们才开始进行真正的防暴训练,这些训练的课目是队员们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125名队员被编成了几个战斗小队,每个小队单独训练。让队员们感到新奇的是,分队之后首先要学习的并不是预想中的射击和擒拿格斗,而是小队行动中的沟通技巧——战术手语。

紧随沟通的手语训练之后的训练是小队队员在行动中的战术配合。在海地维和期间,防暴队有可能遇到与武装份子的遭遇战,而战友间的战术配合将决定任务的成败。

作为防暴队员,执行的任务与以前不同了,训练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了,此时队员们要学的不是在战时怎样去冲锋而是怎样首先保护自己。

这些战术训练虽然难度很大,可是队员们很有兴趣,所以也就不觉得特别辛苦。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是武装越野,要全副武装跑5公里,这比之前的越野跑强度大得多。

穿着这二十多公斤重的装备,队员们不但要完成每天的越野任务,还要穿着它进行其他各种训练,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脱下来,战士们都觉得非常辛苦,但指导员知道设置这样艰苦的训练课目是十分必要,只有适应了这身装备,队员们才可能在实战中更有效地完成好任务、保护自己。

盛夏季节,带着如此沉重的装备进行各种训练,难度可想而知,队员们最终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可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训练还需要队员们忍受更大的痛苦。

                  揭秘:中国维和队员的防暴训练如何严酷

联合国考核及其严格,防暴队员能否最终成行

海地局势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民众骚乱。针对这个特点,防暴队进行了专项训练。驱逐骚乱人群的最好办法就是爆震弹和催泪瓦斯,它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使动乱环境迅速稳定下来。

队员们不仅进行了防暴枪使用的训练,他们还要亲自尝尝催泪弹的厉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说:“将来要是到了现场以后,一发射加上风向它不一样,可能催泪瓦斯它会吹过来,把我们射手又圈在里面了,那你没有这个体会的话,又会造成我们射手的惊慌,这个主要是训练一个是体验,另外一个是看最终的承受能力。”

这样的体验尽管看起来有些残酷和不近人情,但对于远赴海地执行任务的防暴队员们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

高强度的训练使队员们忽略了时间的存在,维和基地4个月的培训眼看就要结束了。在参训期间,队员们圆满地完成了训练要求,各项素质均达到了联合国规定的标准。再过不久,这些防暴队员就要接受来自联合国官员的考试了。

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的队员们刚想松上一口气,却突然得知一个让他们非常惊讶的消息:此次联合国派来的考官对队员们的考核要求极其严格,任何一名队员或任何一个考试环节出现纰漏,整支防暴队都将失去赴海地维和的机会。此时,防暴队员们都忐忑不安,他们都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疏漏而影响整个团队。

考核开始了,这一次是命题考试,题目就是要根据模拟出来的情景,进行应变处理。这对队员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在队员们要去处理的,就是解救被两名持枪匪徒劫持在房间里的人质。

虽然是演习的一切都是模拟出来的,但是队员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面对眼前的这位内行主考官,队员们的任何一个微小差错都有可能被他提出质疑。

新课目的考试开始了,这次队员们面对的是一群激动的示威群众。在海地最可能碰到的场面就是群众骚乱了。面对激动的人群,你既要维持秩序,又要尽量减少发生激烈冲突的可能。

防暴队员运用战术把激进分子与群众隔离开来,并成功地对激进分子进行了拘捕。

这场汇报演练最终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肯定。

经过了半个月的修整,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终于踏上了征程。

刚刚坐上飞机的队员们都还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中。然而当飞机开始滑行准备起飞的时候队员们才意识到,他们真的要离开祖国,离开家了。

这些即将飞赴海地的维和防暴队员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对他们来说,今后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更多难以想象的遭遇正在等待着他们,这些初次出国就承担维和重任的队员们将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世界呢?敬请收看《海地防暴纪实》第二集。

 

黎以战争一触即发,中国维和部队直面恐怖袭击

黎以边境地雷密布,中国维和官兵艰苦扫雷

“死亡之城”场面暴力血腥,河中男尸竟然“起死回生”

武装暴乱席卷海地,中国官兵维和全纪录

蒋家红人惊闻德军计划,密报如何辗转传至苏联

“二·六”轰炸骇人听闻,特务潜伏上海暗藏电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