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堰塞湖即将溃坝,武警官兵四昼夜手提

(2009-05-04 16:24:12)
标签:

军事

纪行

栏目

汶川

地震

一周年

映秀

电厂

分类: 人物篇

 

                        
            

 

地震时,堰塞湖即将溃坝,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们怎样日夜奋战排除险情?灾区重建,他们又为映秀人民做了些什么?《军事纪实》562003播出的《心系汶川》第一集《点亮灾区夜空的人》为您揭晓

 

 手摇闸门四昼夜,及时泄洪保安全

这里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一串串亮起的彩灯。这个“板房小镇”呈现出了灾后过渡时期的特别景象,小超市、水果摊满足了人们在夜晚的购物需求。多家饭馆、旅店也摆上了各式灯箱,地震的阴霾正在逐渐消退。

灯光映照下的人们一脸平静,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为了这些亮起的灯光,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的官兵在此奋战了一年时间。

走出映秀镇,沿岷江而上,经过著名的公路咽喉“老虎嘴”,人们就会看到这座巍峨耸立的映秀湾水电站的大坝,岷江水从泄洪闸门下滚滚流淌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其实就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大型水利发电设施而闻名,映秀湾水电站、渔子溪水电站和耿达水电站组成的映秀电厂是整个汶川县乃至四川成都地区的电力支柱,素有“好个映秀湾,成都亮半边”。

映秀电厂建成于1972年,36年前,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前身基建工程兵某部官兵拦河筑坝、凿石钻洞,历尽艰辛建成映秀湾电厂。

而在去年,“5·12”大地震,使得映秀这个工业重镇遭受重创,映秀电厂的3座水电站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毁。

就在这里,映秀湾水电站,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曾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考验,这里距汶川大地震的震中不到10公里,大地震发生之后,映秀湾水电站泄洪闸门下落,库区蓄水不能及时下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堰塞湖。大坝的下游6公里就是映秀镇,一旦溢流溃坝,那里的数万军民将被洪水吞没。

映秀告急!必须提闸放水!武警水电三总队接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尽快排除险情的命令。

路断了,桥塌了,时间紧迫,13名抢险突击队员乘坐直升机于5月26日赶赴映秀湾水电站大坝。

重达100吨的泄洪闸。官兵们每摇100圈,闸门只能上升1厘米。5扇泄洪闸门,最低的一座要提升2.7米,最高一座要提升8米。仅把这扇泄洪闸提升8米就需要手摇摇把8万转。5扇泄洪闸门总共需要手摇20万转。

为了排除水电站库区内的巨大险情,13名突击队员日夜奋战,轮流作业。经过四天四夜的鏖战,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把5扇泄洪闸门提升至正常的泄洪位置。最终排除了险情,保住了大坝。也正是这样一股干劲,2008年12月19日14时28分,他们和映秀电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抢修抢建的映秀湾水电站首台机组恢复发电,映秀群众告别了地震发生后的电力短缺。

 

成功爆破巨石

如今,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映秀湾电站的两台机组已经恢复发电,但在这里的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们却仍然没有丝毫的休息时间。一部分武警水电官兵仍然为映秀湾电站的修补排险和配套建设施工作业。而大多数的官兵已经转往十几公里外的渔子溪和耿达电站,开始了那里的重建工作。

他是武警水电三总队十一支队副支队长王淑建,也是整个映秀电厂全面恢复生产工程项目部的主任,这些天他一直工作在映秀湾电站,地震中受损的大坝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前往大坝的道路也要进行修复,一系列工作还摆在他和官兵们面前。

4月下旬,汛期很快就要来临,怎样才能保证映秀湾电站的施工安全度过汛期,让王淑建一直非常犯愁,而目前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大坝下游6公里处的电厂厂房面临更大的威胁。

这里就是映秀湾电站发电厂房的一部分,从这个洞口进去就到了电站的核心部位发电厂房,如今里面第三台机组的检修工作正在进行,每天都会有几十名电厂职工出入这里。而就在厂房的正上方,一块巨大孤石却显得摇摇欲坠,严重威胁着电厂职工的安全。一旦巨石滚落,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同时还会砸毁厂房,封堵进出的惟一通道,里面的工作人员将被围困。

然而地震中这里的山体早已受到重创,没有任何道路可走,只能踩过这片滑坡,才能到达危石所处的位置。

就是这个地震中震裂的一个巨大岩石体,如今成为悬在电厂顶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做处理,汛期来临,山体受到雨水冲刷,这块巨石就更加危险。

巨石之间的缝隙还在慢慢扩张。由于一直操心这块危石的处理措施,王淑建和项目部副主任杨鹏再次来到现场勘察,我们记者跟随他们的拍摄也只能在跌跌撞撞中进行。

考虑到爆破这块巨石实际操作难度,和爆破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官兵们认为采取固定巨石的处理方案更为合理。

为了不耽误时间,在方案上报的同时,官兵们已经搭好架子,准备用钢筋锚锁中间,浇灌混凝土的方式固定岩石。但因为还要等待专家的最后意见,对危石的处理工作只能暂停了。这也让王淑建显得很着急。

这里山势陡峭,几乎与地面垂直,震松的山体上布满乱石,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几次差点摔倒,通过这些摇晃的镜头人们也许能够想象得到,最初官兵们运送设备和钢架上山的过程曾经历了怎样的凶险。在这里如果摔倒,就有可能滚落山下。

就在记者进行拍摄时,突然看到了头顶正上方的一块大石,这让记者吓了一跳。

危险,无处不在的危险,而这些武警水电官兵已经在这里整整战斗了一年。

处理危石的问题还在讨论,但无论是采取爆破还是进行加固,映秀湾水电站的这一问题都将妥善解决。而此时王淑建的目光已经盯到了对岸,那是渔子溪电站的尾水出口。由于摆在面前的工作实在太多,他总是要这样同时考虑几个问题。

渔子溪电站的大坝距此地14公里,根据项目部安排,2009年春节前水电三总队十一支队四中队的60多名官兵就到达了这里执行重建任务。

大年三十,在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中队长邓生荣带领着官兵们,只吃了一顿烤馒头。

 

山石随时滚落砸车

如今,四中队转战到渔子溪电站已经四个多月了,官兵们也从最初的几顶帐篷,搬进了自建的板房。这就意味着他们还要在此进行长时间奋战。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也许水电官兵们早已习惯了长时间的野外工作和生活。

对于一般人来讲很难体验这种长期野外生活的规律,记者也是一样,拍摄时经常遇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天已大亮,但是,屋里屋外的灯却都亮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官兵们居住的板房区照明用电都来自于这个小型水轮发电机,但是这台发电机发出的电不能储存,所以这里24小时都亮着灯。

在完成了前期修路架桥等前期工作之后,目前四中队最紧要的任务是要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把水电站库区内的塌方清理完毕。而要清理近万方的土石,留给他们的时间却只有短短20天了。

然而,官兵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库区内作业面狭窄,只能容纳有限的设备进行作业,同时这里地势险要,滑坡塌方的潜在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为了确保安全,只有具备特别丰富经验的老兵才能胜任这里的工作。这名挖掘机手叫陈国乐,入伍14年。

陈国乐马上进行的作业是将这片高边坡挖平,为其他人员清理这片土石消除危险。看到这里情况危险,中队长邓生荣亲自当起了安全员。

虽然有安全员观察提醒,但挖掘机手实际操作更多的还要依据自己的经验。

中队长邓生荣的心一直揪着。但由于工期紧张,虽然看到现场情况如此危险,但陈国乐却没有停止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塌方体逐渐地一点点被削平,然而就在这片塌方体将要被抹平时,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一块石头从高处直冲挖掘机滚了下来。危急关头,陈国乐迅速驾驶挖掘机后撤。在这样的环境中,一颗鸡蛋大小的石头从高处滚下来的冲击力极大,钢铁机械也难以承受,如果恰巧击碎玻璃挖掘机手将面临生死威胁。

让我们再看一眼刚刚拍摄下来的这个画面,滚落的石头砸在履带上,发出的声响都让我们心惊肉跳,如果这块石头再高一米就会砸在挖掘机的前挡玻璃上。

在陈国乐驾驶挖掘机清理塌方的同时,其他一些战士正在巨石上钻孔。由于这些巨石单体重量巨大,必须进行爆破破拆。官兵们另一项繁重的工作就是钻孔爆破。虽然这项工作相对于在高边坡塌方地带挖掘要安全一些,但其劳动强度却十分巨大。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连续钻孔作业。让官兵们的体力受到极大的挑战,而等所有钻孔完成,预计十天后,这里就会进行大规模爆破。

4月20日以来,几乎每天夜里都下雨,河水已开始上涨,汛期很可能要提前到来,中队长邓生荣决定到上游导流洞入口处看看围堰封堵和闸门过水情况,他放心不下那里的安全,一旦那里有事将影响下游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在大坝位置进行施工作业时,上下游将分别筑起临时围堰,此时水流将从导流洞经过,而使得大坝处和库区内没有水以便官兵们可以顺利施工作业。

但在眼前的这个渔子溪电站的导流洞入口地势险要,它一直是电站抢修过程中的一个高危险地带。

虽然这时记者和中队长邓胜荣所在的地方属于安全地带,但脚下布满的落石仍然能让人感觉巨大危险的存在。

查看完水流通过的情况,邓生荣放心多了。连续几天的降雨并没有使这里出现异常险情,但了解这个位置的凶险,只短短几分钟邓生荣便催促大家赶快离开。

如果汽车在这里被滚落的山石击中,会是怎样的后果呢?虽然仅从邓生荣的讲述中我们不能完整想象那一刻的危险。但是就在我们离开渔子溪水电站返回项目部途中,同样的场景竟然意外发生。

记者乘坐的车辆在行驶途中被落石击中,车子已停靠到安全地带,记者仍旧惊魂未定。此时记者才发现这辆武警水电部队的车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砸。

看到这辆车的驾驶员讲起刚才那一幕的淡定从容,我们记者被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质朴和顽强深深感动,情不自禁地说出了内心的祝福:“祝你好运……”

由于通往耿达电站的道路尚未开通,记者只知道那里已经有水电官兵徒步进去开始了前期作业,虽然在大山深处,他们面对着怎样的艰险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在采访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过程中,挖掘机手陈国乐的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了一切:“毕竟为了赶工期嘛,安全只能降低一点。”

根据映秀电厂恢复重建项目部的计划,今年年底渔子溪电站要实现首台机组发电,而耿达电站也将在2010年的春天恢复发电。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们,每一天都以实际行动兑现着服务人民的承诺。而他们还要在这样凶险的环境至少奋战一年的时间。

汛期到来之后,他们的工作将变得更加艰险,但为了加快灾区重建步伐,为了点亮灾区每一处的夜空,武警水电部队的官兵们,正在默默工作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