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六朝博物馆贝聿铭玄武湖明城墙小朝廷 |
分类: 环太湖 |
六朝博物馆,是贝氏集团出品,贝聿铭儿子领衔设计,延续了贝聿铭风格。贝聿铭在国内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还有六朝基本一个风格。我感觉有点假了假气的中国风。他喜欢假的竹子,水泥太湖石,耀眼的白色小颗粒沙子,变形的月亮门。这些中国元素,我都不是太感冒,总有塑料花的感觉。会不会是老外眼里的中国文化就是这么欠呀?
博物馆内容还可以,讲了南北朝5个小朝廷,还有吴,一共六代。不包括明,估计因为那是统一中国的大朝廷。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前面三国时期的孙权,这六个小朝廷平时介绍不多,看看这个博物馆就基本了解了。展品和国博没法比,估计南方出土好文物少。中国历史上,由小朝廷分治而被统一的大王朝,有四个:秦(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结束三国),隋(结束南北朝),和宋(结束五代十国)。南方一个统一大王朝没有。为啥?是南方文化不够?是社会原因?还是长江割据南面就干不好?
另外,看了王兴之夫妇墓碑,讲解讲到郭沫若那场关于《兰亭序》真假的大讨论。1965年,郭沫若连续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沫若考证,断定《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所写,是后人的假冒。郭沫若认为书法上不合乎王羲之的时代。中国的书法分篆、隶、楷、草四大体系,它们各有鲜明的时代特性。秦以前流行篆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法有了改变。隶书一直流行到南北朝末期,到了齐梁才有楷和草,这已经是晚于东晋一百多年了。到了唐朝,楷书趋向成熟,遂代替了隶书盛行起来,直到今日。王羲之是东晋的,正是隶书流行,因此,当时不可能冒出一位楷书王羲之来。
看完博物馆,走到旁边的1912。1912是南京的新天地,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组成。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错落有致地L形环绕“总统府”。1912是民国元年,民国曾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是南京城既美丽又辛酸的一段梦。在民都荟吃饭。吃的民国饭。饭不好不坏,完全记不得味道了。
饭后,走到解放门,看明城墙。城墙真是威武。南京明城墙修筑于1366年到1386年,历时21年建成,是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朱元璋之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墙基本上保持明代格局。朱元璋修了这么结实的城墙,都不呆,定要迁都北京,看样是有道理的。南方皇上干不长。
然后向鸡鸣寺方向暴走玄武湖。途径十里长堤,遥看九华寺,玄奘塔。玄武湖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不让老百姓靠前。清朝时期成公园,对来百姓开放,还是老满子好吧,不服不行呀。
逛完玄武湖,最后走到南京火车站,坐地铁1号到南京南站,搭6点高铁,7点15回到上海。广慧老公到车站接我们,送回家。
这一天,怪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