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胡说八道 |
梅子,你说得对呵,好像东北话是为演小品而生的似的。
如果要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去总结这种现象的话,你看是否可以这么说,吃不饱饭的地方通常生出会说生动语言和会开玩笑的劳苦大众,对吧,像河南,山西,陕西呀出好作家啊,我们东三省出小品素材呀。
再引深一步,你看,日本地少物稀没资源,可是日本人民偏偏对食物和承食物的器皿有无限的美丽想象和追求。
又想起俩有关东北话的段子,是我爸给我讲的。
(一)
话说有一年,我们小头儿到北京汇报工作。汇报完省里工作,我们小头儿顺便就又向北京大头儿哭穷大讲财政有多困难下岗工人多多。我们小头儿还摆事实讲道理呢,说你看广东吧八十年代就给政策,上海吧九十年代也有了政策,西部现如今也有了政策,北京能否考虑考虑东北的实际情况下放一些财政优惠。北京的大头儿自然有更长远的计划,没答应我们小头儿的要求。我们小头儿说“您们这次不答应没关系,下次我们盯把来”。北京大头儿听后大惊,问“谁是丁把?”
(二)
那年大兴安岭着大火,我们小头儿火速被召到北京汇报火情。大头儿问他火势如何,都烧到那些县和区?我们小头儿惊魂未定忙不迭地说:“整个浪儿着啦” 。大头儿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谁也不知道,只好走到大作战地图前,让我们小头指出“整个浪儿在哪?”
东北话四级考试题:
1. 盯把是什么意思?
2. 整个浪儿又是什么意思?
后一篇:芬兰人如此不爱讲话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