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公司的事儿 |
这个办法用在从新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找员工的时候,也基本上一试一个准儿. 你不可否认,二,三十年的吃饭习惯就算想掩饰,也是遮不住的. 从来面试的人的吃相是能看出些许道道来的.
例如我们管理咨询行业,喜欢要快速学习型学生. 如果来面试的孩子,点菜时犹犹豫豫,上菜后又后悔感到不是想要的,吃饭速度特慢,同桌大家都吃完了,他或她剩下的比吃下肚的还多. 这样的孩子们当然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只能吃会吃是第一个必要条件,也不完全,还没达到选接班人标准. 还要看他们是否能耐饿. 你不信看看,办公室里每次中午一到,就张罗吃饭的一准儿不是重点培养的人才. 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员工一定具有吃饭时能吃,同时没时间吃饭时又能挨饿的素质. 这可不是他们装出来的,是他们本身身体能承受得了的.
举如下一个例子来证明我的歪理论. 我在过去五年中有二次和日本企业一起做项目的机会. 我们一组六,七个人,五个日本成员是来自日本国内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他们都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或二把手. 我们的任务是先花二到三周时间,在中国实地考察,然后再花二周时间写出调查报告来. 从北到南,包括大连,青岛,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东莞,再加上一些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我们马不停蹄地跑.
五个日本人都比我老,或至少和我一样老,组里就一个年轻人是学日语的中方翻译,他负责安排旅馆吃饭等事情. 这五个老头的工作态度给我流下深刻的好印象. 每天晚上无论多晚我们都在旅馆开会,讨论一天的所见所闻,整理笔记. 我的"能吃能饿才有发展"的理论,在他们老头们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
每次飞机上发的食品,从好吃如国行的牛肉火烧,到难咽的如东行的面条,从正餐到小食品,包括话梅和榨菜,这几个老头通通吃了. 即便早上在旅馆吃了早饭,只要是在飞机上发吃的东西,他们决不浪费,都吃完.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吃货儿,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的吃,恰恰是为了不吃,因为下了飞机就不用浪费时间再找地方解决吃饭问题. 整个行程我们一直加班加点,从不把时间花在吃喝上.
和他们相反,我们小翻译看见飞机上的饭就反胃就恶心,什么也吃不下. 一下了飞机或者一到饭点他准饿,每次都他张罗吃饭. 如果骂小翻译是饭桶,真冤枉他,因为你想不到,每次吃饭时,他又吃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