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相信大家都有看,一个小学孩子,因为老师"惩罚“的压力从楼顶跳下结束了童年的生命。真的太上人伤心也让人三思?孩子因为年龄小,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力,在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有过失,而犯错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成长过程。那么,惩罚教育、耐挫教育该不该有?
让孩子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这是孩子成长中应有的责任教育,也是不可少的挫折教育。只有如此,孩子长大以后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生活。
如何教育犯错的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少走弯路?个人认为有三个要点:
一是尊重的前提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表扬善行善举,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称赞;劝诫别人的过错,适宜在私下无人时。教育孩子要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改错而不是为了惩罚。
就“检讨书”来说,因为“检讨”直指负面,孩子主观上比较排斥,若再加上必须在众人面前检讨,伤及孩子自尊,产生的效果是反向的。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会采取巧妙方式,比如让“检讨书”变成小习作,让孩子通过练笔,沉下心来反思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是规则的约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规则办事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是规则就有一定的约束力,而约束力表现在有一定的惩罚性。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尽量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并了解规则。知道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并在体验中提高对规则的认同度。
遵守规则,也包含我们常说的纪律,是应有的公民素质;违反规则,就应该接受惩罚。从正反两方面促使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去转变。
三是爱中的包容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悉心指导的过程,更是体谅包容的过程。对孩子产生错误一定要冷静处理,用爱心去解决问题。
促膝谈心不失为好方式,通过与孩子交谈及对旁观者的调查了解,能理清孩子是故意犯错还是无意过失,可以避免冤枉的情形发生。因为一旦不分青红皂白处理问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而心灵上的隔阂和疏远无疑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一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生命是最重要的,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要放弃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