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麻辣婆媳》定妆照--朱俐颖归亚蕾何琳

(婆媳关系)婆婆竟然骂我没长好眼
文/珂姥姥/原创
昨天看到“亲子博客中心”的一篇征文,征文的题目是大话“婆媳关系”,因为亲子博客面对的基本上都是些年轻的妈妈们,也就是说既为人母又为人妻还是婆地媳,这三重角色中最不好做的当属媳妇了。婆媳关系无非就是这么几种:1.婆婆把媳妇当闺女的有之,媳妇把婆婆当亲妈的有之,如果两者碰到了一起,那这个家庭就当属上上等的婆媳关系了。2.媳妇对婆婆敬而远之,婆婆对媳妇能忍则忍者有之,这样的家庭组合不是很和谐但也没太大的冲突。属得过且过型的婆媳关系。3.婆婆容不下媳妇,媳妇看不惯婆婆因此相互指责相互排斥,这样的婆媳关系是三天一小冲突,五天一大冲突,婆媳关系很不融洽,家庭生活很不稳定。婆媳关系当属危险型。最糟糕的是婆媳大打出手,互不相让,这样最做难的还是中间的轴心人物-儿子丈夫。
婆媳关系是媳说媳有理,婆说婆有理,再有能耐的清官也无法断清谁是谁非,关键是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只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的是是非非而已。
我和婆婆相处三十年都是很和睦的,我也曾经写过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婆媳和睦相处三十年(配图),虽然和睦相处三十年,这其中也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我老公兄弟两人,他是哥,弟弟比老公小两岁,记得我生了女儿刚上班不久,有人给弟弟介绍了个对象,也就是我现在的弟媳,弟媳家也是干部家庭,弟媳的老爸和我的老爸,是多年的同事,人品特好。当时婆婆就问我说:“你看人家给你弟弟介绍的这个对象,你不是和她很熟悉吗?你看怎么样阿?”我告诉婆婆说:“很好的,弟媳这人很聪明好学,上进心特强,关键是人品特好。以我看是很不错的,关键是要看弟弟的意思呀?”,婆婆说:“他听我的,只要我说行,他就会同意的”我接着说:“那就让他们交往交往吧”。当他们处了一段时间后,弟媳应来认门了,弟媳来的那天,是介绍人陪同一起来家的,还掂了一大堆礼物,我们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新女方第一次到男方家认门子的时候都要掂礼物的,礼物的质量高低和礼物的多少是没有死规定的。这是根据个人的条件而定,不过,我弟媳来的时候礼物算得上最上乘的了。
我和婆婆还有弟弟在家正等的焦急呢,忽听到介绍人一声银铃般喊声:“李大娘,我们来了”,听到喊声我和婆婆高兴地一起往门外急急地走去,当把弟媳和介绍人迎进屋里,介绍人这一介绍说:这就是你婆婆,这就是XX我的弟媳时,我就看着婆婆的脸由晴急转阴,当时我的心里真是捏了把汗,我怕弟媳看出来心里不好受,我赶忙拽了一下婆婆的衣角,示意婆婆不要这样,婆婆倒是很聪明,立马脸上又呈现出了笑容,不过这笑容有点太勉强。
弟媳和介绍人在家里吃了午饭,饭后少坐了会就走了,待她们刚刚走出院子,婆婆就对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数叨起我来了,婆婆气呼呼地说:“你不是说很好吗?怎么个子这么矮呀?”我看着婆婆拉得很长的脸说:“个子要是跟一般人比不算矮,关键是我们娘俩的个子高的事,显得人家矮了呗,个子高点矮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好,再说了,俺弟弟同意就行了呗”,“他也是听我的,因我是听你说好才让你弟弟和她交往的,要早知这样,还不如我自己先看看呢!这么大的事,我这么相信你,让你给长长眼的,没想到你竟然没长那好眼”,呵呵...婆婆骂上啦!听婆婆这样骂我也好有气,想着跟婆婆吵一顿的,可又一想,吵也解决不了问题,我就听婆婆一个人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让你给长长眼的,你竟然没给长那好眼”,说实话,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是出自亲妈之口,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出自婆婆之口,并且脸子特难看,真是受不了噢!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站起身来(站起身来下意识地就是告诉婆婆,我已经听不下去了,您老要是再说的话,我可要走人了)对婆婆说:“您老人家就别再说了,没长好眼就没长好眼吧,反正是弟弟同意就行了,再说不就是个子稍矮一点吗?模样还是挺俊的,双眼皮配着一双会说话又迷人的大眼睛,我看挺好的,这么好的人您往哪儿找去呀?”。
半年后弟弟结婚了,弟弟弟媳跟婆婆住在一起,弟媳从来没让婆婆生过气,对婆婆就像对亲妈妈一样的,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因我生的是闺女,这下圆了婆婆想要孙子的梦了,后来婆婆对我说:“你这弟媳对我还是真好,呵呵......”这次可该着我说说道道了,我接了婆婆的话茬说:“噢!娘,你现在觉得弟媳好了,想当初您说我什么来着?嘻嘻......”这会婆婆故意地装起迷糊来了说:“我说什么来着?我没说什么呀”“哦,您老还不承认了,我弟媳第一次到我们家来的时候,你没看上,不是说我没给你长好眼吗?”“哈哈哈......你还记着这回子事啦?”“您老骂了我好长时间我能忘吗?”“好好好,我今天收回,多亏他大娘成全了我们一家子”,既然婆婆这样说了,我也就见好就收吧!我说:“好了好了,什么也别说了,该着我们是一家人”。
这是婆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骂我,也是我和婆婆唯一的一次正面冲突。 我常常这样想,既然走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不论发生大小事情大家都相互体贴一点,相互理解一点,相互多担待一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还是那句老话“家和万事兴”。



博主推荐更多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