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掏耳屎把孩子掏成中耳炎(配图)

(2008-01-23 19:19:1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育儿/亲子

友情提示

分类: 珂姥姥的文章

http://sign.liba.com/img_baby191051_1443848.png

 

女儿三周岁黑白照

掏耳屎把孩子掏成中耳炎(配图) 

 

女儿小的时候我经常给她掏耳屎,这个习惯我是从妈妈那里继承下来的,不过我没有再传给女儿,也不想传给女儿,更不想让外孙因掏耳屎造成人为的中耳炎和失聪。

 
从女儿两岁多时,我就开始给她掏耳屎了,因为妈妈说经常掏耳屎不上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给她掏一次,每次都是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让女儿坐一个小凳子,侧脸枕在我的腿上,我就用火柴棒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往外掏。每次掏完,我都会问女儿:“舒服吗”?女儿也总会说:“舒服”,这时,我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就觉得,作为母亲就是应该让孩子从各个方面生活的舒适才是。
 
在女儿四岁左右,忽然有一天夜里,女儿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还时不时用小手指抠右耳,我以为,可能是因有一段时间没给孩子掏耳屎的原因,耳朵上火了,晚上不能掏呀,就只有等天亮了再掏吧!我就用手给孩子揉了揉。左哄右哄的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哄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孩子右耳后面有一片脓状带有血丝丝的东西,看后可把我吓坏了,赶忙把孩子抱起来一看,天,这脓状物是从孩子的右耳里流淌出来的,吓得我慌了手脚,我抱上女儿做上老公的自行车后座,就直奔医院而去。
 
到了医院老公挂号,我抱着女儿直奔耳鼻喉科,大夫把反光镜戴在头上,对准女儿的右耳看后就用一镊子从耳朵里镊出了约三公分长的一嘟噜带脓血的东东来,我一看,妈呀!这是什么呀?大夫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根布条,里面还包着半截火柴棒。
 
大夫问我:“是不是你平时用火柴棒给孩子掏过耳屎呀”?我毫不含糊地说:“是呀,不过这有好长时间没帮她掏了”“是呀,问题就出现在这儿,你经常给孩子掏耳屎,这次时间长没给孩子掏,他就会感觉耳里发痒,所以,她就自己想办法掏了,但是孩子没有准确度的,闹不好会捅到耳膜直至耳朵失聪,其实根本不用掏耳屎,这是人们的一种新陈代谢功能,它并且还有保护耳膜的作用”。
 
听到这里,我只是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大夫,嗓子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这心里除去自责就是愧疚了,都是我不好,太大意了,让孩子受这罪。老公在一旁急问道:“你快给看看,现在怎么样啊”?大夫用沾了碘酒的棉棒清理后,又用反光镜看了看说:“耳道全部红肿,已经发展成中耳炎了,不过耳膜目前看还没事”,听到这儿我的心稍微放松了些,就听大夫接着说:“不是我说你们,你们这父母是怎么当的,都这么严重了才发现,也太粗心了吧”。
 
老公像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们以后坚决改正,改正”。女儿经过输了一个星期的青霉素后痊愈了,从此,我再也没给女儿掏过耳屎。
 
我也希望所有妈妈爸爸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千万不要给孩子掏耳屎。对孩子在正常生活中的点滴的情绪变化都要细心地观察到,万一有什么事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是我在网上搜索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掏耳屎把孩子掏成中耳炎(配图)

 

掏耳屎把孩子掏成中耳炎(配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