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守门人:从“处女情结”到“SM泛化”

标签:
午夜守门人sm处女情结萨德娱乐 |
分类: 骨灰级影评 |
但这2个小时,却告诉另一件事,那就是SM的根长出的花朵,远比第一次更加诱惑。
虐恋题材,往往比较敏感,很多影片都将此类型延伸到人的劣根性之上,至少某种病态的倾向才会促成偏执的行为。
1971年的《午夜守门人》就是这一型的片子,溷合了二战的背景,把政治上的强暴与性方面的摧残合二为一,似乎更容易让营造男女强弱的对立地位,从而在性方面完成佔有与征服的表现。
一个14岁的罗莉少女在集中营中赤裸着身体,站立在镁光灯前,强烈地曝光,伴随着明与暗的偷窥与遐想。德国军官除了拍摄,还有扮演军医的癖好,他会用轻柔的手法抚摸女孩的伤口,为她涂抹药物,亲吻凝固的疤痕,但是接着是手铐与绳索,各种体位的泄欲。此去经年,当两人换了角色再度重逢,已为人妻的女子,碰到隐姓埋名的军官,过去的躲闪与逃避,终究变成了SM的重演,是旧情複燃还是路径依赖。是性奴?情人?还是侣伴?
这样的追问,似乎直指人性中最隐秘的罪恶。
儘管,导演尽可能用二战纳粹桉件作为另一主线,但是观众显然更关注这对故人的关系变迁。
或许那是一幕挥之不去的梦魇,但是又因为性的专属培养而根植心田。
最近,跟朋友、同事讨论到SM的问题,赫然发现这种关系其实已经越发被普及,被放大,被广义泛化。
有人说,往前倒带,历史上的周瑜和黄盖不就是SM的典型麽?假如把两人联合抗曹的思想看作性高潮,那麽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类比的内在逻辑了。
无论是萨德侯爵还是作家马索克,都是直面这种转嫁期待的公众人物,当波德莱尔重新估价萨德的时候,当帕索里尼再度掌镜的时候,读者和观众就重新认识了犯罪与负罪交织的情感。
从生理机能角度而言,单纯的性是存在某种保质期的,如果希望延长这种吸引与兴致,寻求新的身份与角色设定无疑是比春药更有力的催化剂。
本片是借助于政治上的警官与罪犯,在《大开眼界》中是宗教中的教父与信徒,在《芝加哥》中是律师与委託人,在办公室是老闆与女秘书,在娱乐圈是导演与女演员……等等,类似角色扮演的性关系,反映了某种男权主导的性意识,但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恶念。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了种族的竞争性将决定生存还是灭亡,强者对弱者的蚕食与压制,构成了某种生物链的循环。而人在社会的链条上同样在不同时刻扮演着SM的角色,也许这一刻你可以是扬威施予的主子,下一刻就变成了甘受凌辱的奴隶,而性只是还原了这种施与受的原始欲望罢了。
虐恋题材的影片,有《罗曼史》中女性题材的自我囚禁与自我放逐,有《白》中男性重展雄风的性心理认同,总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很难用简单地滴蜡、绳索、皮鞭等象徵物来分解它的意义。
简单地说,这种痛感同时带来了成倍的快感,这种快感对于神经中枢的刺激,决定了人类无法自控地投入,这样的投入形成了SM的行为,在虐待之外,开了一扇窥视爱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