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南京(第二幕)

标签:
夫子庙碑铭石像兽像俄罗斯套娃南京旅游 |
分类: 情de非主流 |
夫子庙 中华门 玄武湖 新街口
8年前的《南方周末》对夫子庙的描述是“时尚风向标”,栋栋说,正是庙街的音乐让他第一次认识了周杰伦。
江南贡院里时常有诗歌为证,比如“乌衣巷里夕阳斜”,虽然此时已彩灯缤纷,人影绰绰。
在那几乎集合了秦淮民间艺术的阁楼走廊里,现代男女依偎着,流过的月色屏蔽了商业的浓郁。
秦淮河上的船只明艳照人,一面旗帜一首诗,桥上的两个模特在摆pose,一个东欧,一个亚裔。
秦淮河上层层叠叠的灯影,桥头遥望连绵不断的游客,跟黄金周很配合,却不及水边静默的古宅来得生动。
夫子庙的夜景令人炫迷,孔夫子的话开始国际化,亭台楼阁上麦当当与肯基基的招牌也上了架,古代文化是韵,当代经济是音。
金陵第一园—瞻园,因为乾隆的宠幸而得名,所谓的碑铭不过是他四处留情的见证,政治上叫体查民情,生活上是海选作风。
中华门号称世界第一大瓮城,在景观设计上跟俄罗斯套娃很像,但暗藏机关—抵御外敌的自控闸门。
站在玄武湖的十字路口,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旁边跳舞的婆婆很是投入,三五成群的小姑娘笑作一团。
白昼的新街口,上妆的女孩们从地铁站里拥出来,神色匆匆,阳光为她们上了最闪亮的胭脂。
明孝陵
拜谒中山陵的路让人体会到踏青的意义,紫金山爬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木,突然念起植物学家的好。
折了一枚紫色的鳶尾,嗅清新的香,拨开四叶草,赫然是一片幽静的湖。
走在梅花山的甬道,让人忘却了江湖,留意结伴的少年郎戏耍的模样。
元稹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在扑面飘落的白色花瓣中,人沉醉得不可救药。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为我指点迷津,老奶奶望着他,眼神充满了欣赏。
梅花谷,见到了朱棣悼念明孝德皇后的石刻,情怯。
在树影婆娑的绿野中,意外收获一潭清泓,投一枚石子,赏涟漪荡漾。
梅花石像纵横交错,那两排头对头的兽像或许是牺牲的镜像,伏首甘为儒子牛,真是精道。
正在伫立石像前,端详纹理格局之变,旁边传来一句评语,瞧这人高马大的家伙,活脱脱一韦伯。
四对文官武将塑得庄严大气,虽无莲花头饰,仍有左辅右弼之相。
明孝陵门口的碑铭是八国文字写成的特别通告,民国对文物遗迹的保护是尽过力的。
明明石碑上有不可触摸的警示牌,但黑色丝袜女还是又倚又靠,骚首弄姿。
明洪武皇帝的发迹史,是穷则思变的典型,朱元章从落魄和尚做到帝皇,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眼光与不可遏制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