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 光明的黑夫妻

(2009-04-11 19:24:14)
标签:

女干部

支书

叫花子

政治生命

刘晓庆

芙蓉镇

娱乐

分类: 骨灰级影评

    1986年的影片当时没有被禁,但是票很紧张,由于是单位分配,所以很多人都无缘本片。但不可否认谢晋的前卫大胆,创造了国内影片的新空气,虽然用现在的眼光回顾,本片在器物层面还很简陋,但是3个多小时跌宕起伏的叙事还是让人难忘。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 <wbr>光明的黑夫妻


  1980年代是刘晓庆的时代,这位国内影坛的一姐,搭配年纪稍小的姜文,演出了一个神人鬼溷乱年代中的爱情,出位出色,叫好叫座。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干部的徐松子,演技也非常不错,作为中戏的毕业生,她将这个被时代异化的女性刻画得更加深刻,如果说刘晓庆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女主角,她也绝对配的上最佳女配角,但是矫枉过正的意识与思维在评奖中,她注定是要被牺牲的,有点可惜。
  其实,当时技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国内影片的探索是要打高分的。首先,是编剧古华,在一个特定村落,江南小镇,表现时代沧桑对镇上人的影响,取材贴近农村生活,群像设计完满,让人回味无穷。当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刚刚萌发雏形,在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遭到了不公平的抨击和待遇,最后导致了刘晓庆出走,丈夫丧命的悲剧。值得一提的是,谢晋在回顾张光北与刘晓庆恋情的时候,体现了个人政治生命与私生活之间的冲突,党籍或许只是导火索,背后是某种政治渗透生活的过度反应。类似的表达在田壮壮的《蓝风筝》讲述吕丽萍的三段婚姻,及弟弟和文工团女孩恋爱悲剧时也有体现。那时候,是成分决定爱情的命运(现在是身份),这种变化就是时代的烙印。其实,说道恋情,那个女干部与叫花子的感情更像是某种SM的畸恋,开始女干部对支书的暗送秋波被拒绝,便接着刘晓庆事件对他进行威逼利诱,以小人之心度老革命之腹,她总觉得支书跟刘晓庆有一腿,偏偏是支书为革命为战斗失去了这种可能性,此后她跟叫花子的苟且之事无意是她假正义伪道德的最大讽刺。
  虽然,她本人也曾挂过破鞋淋过雨,受过不公正的审判与待遇,但是她并不接受姜文的同情反而强化彼此的差异性,抹杀落魄现实的同因性,这才是她最大的悲哀。至于,叫花子的起伏则是小人得志与没落的揭露。那个叫着“运动啦运动啦”的疯子,及他背后代表的群体,是趁火打劫的整治投机分子,他们用颠覆权力的机会为己谋私利,以运动的名义行肮髒的勾当,类似惨剧在平凡昭雪的冤假错桉中屡见不鲜。
  当然,如果谢晋只停留在拨乱反正的思维并不能算是有所突破,他真正的视角还在于人,在于讲刘晓庆爱情观念的变化和她坚持新生活的信仰,这是很朴素也很勇敢的。她知道张光北要革命前途和政治生命,她给;她知道丈夫怯懦就忍辱负重,她累;她知道姜文真正爱惜自己的人,她等。这三段恋情,有牺牲,有付出,有等待,几乎把女人情意的千回百转都蕴于情节。特别是她跟姜文在黑暗恐怖中热恋的勇敢令人钦佩,同居,未婚先孕,奉子成婚,这样的人性解放无疑是对非人对待的最有力回击,其革命性完全不输于23年后的年轻人。也正因为本片的人性角度,才能够赢得国际电影界的好评。
  姜文饰演的秦癫子,更像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因为成分不好而被贬损的时候,始终保持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这种反映在罗伯托贝尼尼自传电影《美丽人生》中也有同类表达。也许环境恐怖压抑,但是他还是用自己的笔进行着创作哪怕内容并不认同,他还是用心追逐爱情哪怕受辱依旧坚持,他还是用宽容对待别人哪怕是施暴者依然豁达,因为放大这种仇恨并不能弥合曾经的伤痕,相反那不过是另外一种暴政,个体都是被时代左右的傀儡,也许看清了这种虚弱的本质,才能活的内心平静,都是人,何必故作门槛架设围栏,说到底还是权力滥用的后遗症。
  此外,女干部的假正经,二流子的装腔作势,支书的老革命形象,张光北的怯懦骑墙派等人物也摆脱了脸谱化的惯性,投射出複杂多面的人性,很是出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