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筝:吕丽萍的3段悲惨婚姻

标签:
蓝风筝干井调子吕丽萍中国娱乐 |
分类: 骨灰级影评 |
大概是类似史实与影片看的多了,所以对本片的感觉并没有多么强烈,比起同时期的《霸王别姬》,本片走得更加现实,调子也更澹。吕丽萍的三姓丈夫,分别因为各自的政治问题而丧命,这种个体命运、婚姻破裂、家庭不幸的放大,便是一个国家的伤痕记录。那个鼻腔里总似伤风的孩子,在旁白中总是蕴含着悲伤的调子,那屡次挂在树上,又屡次被更新的风筝,象徵着某种理想化的蓝图,同样是蓝,风筝更不定,那根线若有若无,风越大,线越长,风筝越不听话,甚至还有折断的危险。这种政治隐喻让田壮壮和本片一度成为被勐烈批判的对象,儘管他尝试着跟同学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回溯那段历史,但是东京电影节的日本电影之名,还是让他的历史观慢慢躲进了灰烬之中。
片中的亮点,还是吕丽萍的表演,不得不承认这个眼神中蕴含丰富感情的中国女性,在很多细琐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了普通民众的心声,其实她们只是很简单地想过平凡的日子,但是被牵涉到政治斗争中之后,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像随风摆动的风筝,继续荡啊,飘啊。
田壮壮很直,也许他的才气是同学公认的,但是这种过于外露的表达的确是激进的尝试。相比之下,陈凯歌搭了更宏大的哲学架子,张艺谋则用光影重新润色,而他硬硬地用板砖拍在干井这片中国微缩景观上,以小孩的视角,大人的闹,政治的热情,爱情的变调,装了太多反思的浪潮。他唤起集体记忆的欲望,最终把他引向了更加深刻的探寻之中,这种政治对人性异化的书写,并不是一剂乾脆的良药,而是一个冰冷的镜头,在裡面看到熟悉的东西,有人会笑,有人会哭,因为这是民族背负的沉重命题,没办法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