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影评赎罪奥斯卡金球奖凯拉奈特莉娱乐 |
分类: 骨灰级影评 |
男子答,会。于是,她纵身一跃,扑通……男子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到了,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的湖水救她上岸,两个人险些丧命。他责骂她的不懂事,愤然离去,而在她的幼小心灵里却认定:这-就-是-爱!
爱是怀疑,爱是嫉妒,爱是自私,而在青春叛逆期,在荷尔蒙飞扬的年代,她把所有幻想比对着现实,把所有的单恋化为了冷眼,只是默默地看着他和姐姐的交往,心中隐隐地有一点恨。她,排演的戏剧,总是在仿效他和姐姐的私奔,而那爱又绝没有自己的纯。在窗前,她目睹了姐姐湿透全身在他面前的模样,她觉得他只是一味在勾引。他让她转交姐姐的那封信,因为打上了cunt的字眼而显得分外污秽,在那样一个道貌岸然的礼俗气氛中,这样的直白流露的确是极具摧毁性和爆炸力的。她的心也由爱生恨,然而在书房目睹了姐姐和他肌肤相亲时,灰暗袭来,阴冷,崩溃,飙泪,决裂,还有歇斯底里的愤怒与恨。于是,作为一个伪君子勾引强奸幼女的目击者,她做了伪证,他的犯罪事实就这样做实。他,被带走了。一个佣人之子,虽然读书出色,但终归在等级森严的社会,是很容易被视为粗鄙的代名词,她的意气用事亲手毁掉了他的前程,还有姐姐的爱情。
他,犯罪,充军,作为英国兵士,在二战中的法国战场出生入死。而姐姐则做了一名战地护士,跟家庭决裂只为等他。两个人在酒馆的相遇,话题只有一个,他被改变的命运。他动情地说,假如她认为当时的爱只是因为她把第一次给了自己的话,大可不必受这份感情的约束做自欺欺人的反抗,也许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早就认清了死亡,他只是不希望让她苦等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罪犯。她握住了他的手,告诉他,会等他回来一起完成这份爱,完成两个人的人生。那晃动的公车让两个人的距离愈加遥远,在眼神的坚定中,他们都默认了爱的信念。
而对于她妹妹,他根本无法原谅她当初的冲动带来的结果。虽然她告诉他,因为赎罪,妹妹放弃了剑桥,而做了一名护士。为了他和姐姐,她做了护士,写文字,一天天在忏悔中度过,原谅突然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字眼,而自己却成为了情感上的愚公。每日,在床单、被罩、绷带、麻药、针管、托盘、来苏水、手术刀中不辞辛苦,她用没命地工作充满了愧疚的心灵。她去了当年伪君子和幼女的婚礼,也许最初的巧克力不过是一枚调情的智慧果,而男人的Loli情结和幼女怀孕的事实催成了这段摆脱替罪羊的婚姻。虽然,她的出现让他们惶恐不安,迅速逃之夭夭,但是她没有破坏这个婚礼,因为这一切的责任都只怪自己,怨不得人。入夜,那个头颅被炸奄奄一息的病人,握着她的手,血溅了她一脸,而他吐露的爱情却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灵,她在假想那个人就是他,就是那个被自己亲手送上牢狱的心上人,而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她竭尽所能希望能弥补过失,难怕只有一点点。
敦刻尔克大撤退,他虚弱到不行,没有水,他虚幻的想法只剩下跟她一起过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风车转动,看细水长流。最终,同伴没有等到他的苏醒,败血症,要了他的命。她,跟大多数平民被困在一个废弃的地铁站里,只是想着他的身影,心里就不再游移惶恐。然而,炸弹轰裂了管道,喷薄的水流把所有人都淹没了,她看到了他,看到了那座两个人的房子,只是进不去了。
赎罪的妹妹总希望有个当面的场景,她约了姐姐,但并没有实现。她觉得他见面也不会原谅她当初犯的错误,甚至勾勒出一万种恶言相加的场景。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心灵深处的枷锁无法消除,那纠结,那阵痛,就是在70岁的时候也依旧在折磨她。她也患了重病,靠药物维持生命,写成的忏悔录终于出版,而在访谈中她吐露了多年尘封的伤痛记忆。真实,的确是很难言说的,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逃避,有太多太多的复杂顾虑,所以为它附加了太多太多的阻隔,但只有说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与解脱。
《赎罪》更像是一幅幅油画层叠起来,而通过片中的人物在游离中穿针引线,形成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立面,编织起一段段起伏跌宕的故事。它更像一出排演的舞台剧,通过短暂急切的对白给人戏剧的张力,少女怀春由爱生恨,主仆子女的爱情,色诱与强暴的过程,锒铛入狱的悲愤,敦刻尔克的战争,在长镜头与360°斯坦尼康的记录下,显得丰满有力。当然,本片最值得称道的是配乐,它把情节的张力、恐怖的氛围、揭露的震颤与惊变的过程,一一凸显,为本片增色不少。还有就是叙述上的小技巧,比如冷不丁整一个小倒叙,总是让你看到结果有一段猜测停顿后,在回顾过程,我相信这也是原著的叙事风格,本来回忆就是一个真实而有虚幻的过程,而整个故事恰恰是一个大倒叙,在讲一个老人在垂暮之年的心事。看到电视访谈的桥段时,也许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光头的主持人,就是刚刚谢世的大导演安东尼明格拉,这10分钟,也是他留给人间最后的光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