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P、4C都过时了?营销人不可不知的5C营销观

(2015-07-13 20:07:04)
标签:

it

品牌

电子商务

定位

所有做市场营销的人都会把4P熟烂于心,如果连4P都不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营销的。现在依然有很多传统企业以4P为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依据,4P时代,渠道为王,娃哈哈就是以渠道见长称霸饮料市场,这一点恐无人质疑。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是从渠道开始的。淘宝将零售场所搬到了线上;P2P靠互联网把长尾资本聚集,在线上达成交易;

实体店靠O2O提前将消费者圈到自己的碗里。互联网不只是把营销流程变短,更是把营销半径变成无限长。

 

当“互联网营销”还是一个新词的时候,市场营销法则开始从4P演化为4C,企业由关注渠道转移为关注消费者,这已是不小的进步,相当于洗脑。当然在消费者购买成本、购买分享、与企业互动方面,互联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总体看来,营销手段的改变依然仅限于4P中的渠道和促销环节。企业觉得互联网为自己打开一个端口,可以抓来所有的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者,但其实自己原有的消费者也在慢慢被其他品牌蚕食,这本身就是个博弈的过程。

 

虽然很多人把4C定义为4P的升级版,其实两者还是有大不同的。4P是服务于大产品策略的,从产品定位最前端开始;4C仅服务于营销策略,是产品进入市场以后的事。

 

我一直认为,4P并没有像很多人认为的已经过时了,这是所有实体企业进行运营的基本章法,就像法律中的基本法一样,然后需要按照社会文明不断的进化而进行衍生。互联网+4P的演变会出现各种衍生品,我认为目前可以总结为“1+4”的5C法则,1是一切以Customer Data用户数据为核心,4Cost用户体验成本、Common用户体验简洁性、Comment用户体验评价、Community用户粉丝社群。互联网把世界碎片化,互联网+咋把世界按不同是算法重新组合。

 

http://s15/mw690/001pK3Byzy6TOeuuRIibe&690


 

Customer Data用户数据为核心

 

大数据的应用将改变所有产业的商业模式,只是这种改变会逐步发生。企业将不只依靠各销售大区的销售数字来决策下一阶段的产销计划,产品研发也不再只盯住竞争对手的改变和行业协会公布的流行趋势,商业情报不再采用谍战方式。大数据之所以被称为数字资产,是因为其挖掘到消费者最本源的信息。当大部分人还在关注用户在网上浏览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交换了什么的时候,这些动作都有可能因一些特定环境而发生激情式改变,比如任何一个优惠活动都有可能让用户随机有所动作。本源信息是指每个用户个体的本性和内在驱动,比如,同样是购买男士coach钱包,但有的用户是自己用,有的用户是作为礼物,如果只是对比单一的钱包购买需求,很难在用户身上挖掘潜在的消费倾向,这就需要一些关联信息的补充和分析。假设购买者是经常在网上购物寄给不同的人,那么有可能是在社交上比较活跃的人,在其搜索“男士Coach钱包”时,除了推荐不同款式的钱包之外,还可以同步推荐阿玛尼领带、爱马仕皮带、万宝龙钢笔等,这些都是匹配一个配得起Coach钱包的男士的合适礼物。这是单纯的营销层面。

 

另一个层面是在产品策略的最前端。用服装举例,每一季新品上市都是设计师们最苦逼的时候,再炫的流行元素不一定能成为当季的热卖品,因为这些设计都是设计师们各自的专业喜好及依靠自己的专业敏感。但是大数据可以提前算出消费者在款式、颜色、材料、价格及对各类流行元素的可接受程度,包括延展的配饰等等,设计师可以在大数据DIY的各种组合方面加以专业转化,最终得以更贴近消费者。

 

Cost用户体验成本

 

大家都很唱衰传统零售店铺,觉得电商和O2O将替代传统渠道。当然在近几年有不少线下店铺已关门,包括百盛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但是真正催促传统渠道灭亡的不是电商本身,而是一直不做优化和升级的经营模式。苹果的每一次新品发布都只见其线下门店前几天几夜的排队,优衣库、H&MZara的店只设在每个城市最贵的地段、最贵的商业中心。用户体验成本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在区分用户体验目的的基础上也要定制化。大数据可以进行大类别区分,大件家电、家具、箱包等不利于消费者逛街途中携带的商品可以加大电商渠道的营销力度;高端品牌服装、快时尚服装、高端鞋类等,一方面因线下直接体验需求指数较高,另方面消费者到店面不只是为了购买商品,更是体验品牌文化和流行文化,这是无法在网上实现的。

 

用户体验成本不只是如何选择销售渠道那样简单,而是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消费者的触达商品过程和时间,更要关注隐性成本,一次买到自己心怡的商品,或者说,这个商品就是为我而生的,这才是消费者愿意爽快掏钱的理由。

 

Common用户体验简洁性

 

Less is More. 是的,欧洲极简主义真正弘扬的不是去繁就简,而是要给消费者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任何商品的最终拥有者不是设计师、不是车间主任、不是厂长、不是店长,商品在生活中的千变万化不是源于商品本身的变化,而是在每一位消费者真实生活中的存在角色。所以无论是产品设计制作、产品展示、产品售卖,都尽可能单纯,是消费者自己的,才是世界的。

 

Comment用户体验评价

 

这个维度说起来其实比较简单,但是企业方利用的并不好。用户体验评价势必对其他消费者有影响,更应重视的应是企业本身。消费者直接反馈的信息是最宝贵的一手数据,还原到产品定位、产品制作、产品展示、产品销售各方面,都有助于企业直接发现真实问题,快速进行优化改善。如果仅仅把消费者的负面反馈当作舆情危机来处理,无异乎将消费者列为自己的对立面,彼此之间渐行渐远。

 

Community用户粉丝社群

 

互联网让我们最快觉悟的是,在网络上出现任何言论的表达都非个体,而是群体效应。小米的参与感式口碑得益于一群专业的手机评测师们,雷军作为IT圈有良好人脉关系的创始人,也把这些往日朋友的价值用到了极致,这些人对产品的体验及比较有威望的评价,对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小白用户起到很好的品牌背书作用,这种水涨船高的营销手段恰恰运用了羊群效应,成为之后很多企业反复模仿的典范。

 

但是只学皮毛难以收效明显,品牌粉丝的形成与运用一定不是小孩子追星的模式。互联网思维最大的贡献是“解放人性”,而人性究竟是什么,用好大数据就会找到答案。当品牌理念与用户内心价值趋同时,是不是喜欢你就像会不会一见钟情一样,这样的粉丝才愿意一辈子对你不离不弃,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有没有小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