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东文化)厚重鸣条岗

(2019-06-02 20:37:28)
标签:

历史

运城河东

文化

               厚重鸣条岗

 河东鸣条岗,位于中条山以北,稷王山之南,东联中条山,西延黄河边,岗峦起伏,绵延百里,藏秀聚奇,势若游龙,盘旋翔舞在河东大地。

 这里重叠了亿万年厚重的层层黄土,这里镌刻了祖先繁衍生息的足迹,这里留下了文化碰撞融合衍生的记忆,这里可以触摸一个悠久民族的脉搏,这里能够倾听一个古老国度的心跳,这里是让灵魂徜徉驻足的地方,这里是能引起华夏子民思索的地方……

  鸣条何意?指风吹树枝发声或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三国曹植《橘赋》:“颺鸣条以流响,希越鸟之来栖。”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晋成公绥《啸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宋梅尧臣《和人喜雨》:“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微风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由此可见,曾经的鸣条岗曾经林木繁茂,鸟儿竞鸣。微风乍起,万千枝条,闻风起舞,摇曳声响,故得名。

 背稷山,带涑水,面中条,瞰河洛,山水孕秀,黄土厚壤,中国最古老传说嫘祖养蚕在这里,最古老的五帝之一舜帝陵就在这里。

 鸣条岗,黄帝元妃嫘祖曾于此养蚕。鸣条岗东端的西阴村,丰腴的灰土岭上,半颗莹亮的蚕茧化石的出土,世界知道了:这里是蚕丝的故里!嫘祖养蚕的故事,中华温暖的记忆。据此不远便是西阴遗址、东下冯新石器遗址,土层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夏商周遗存。这显示的是一种不断代的文化。这便是华夏之脉。

 我们可以想象,曾经的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先民们在这里安居乐意,这里就是最古老的安邑之地。也是最古老地名安邑的由来。

 舜鸣条岗西段也有不少新石器遗址,就在舜帝陵的东100米处就发掘出土了砂瓮、缸、折沿罐、釜灶、双耳壶、高颈瓶、钵、盘、器盖。鸣条岗东边、西边古老的遗址,就是用铁的事实证明了5000年前华夏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人文始祖——虞舜重华,充满忧患的双眼,尽是仁爱的目光;凿琢石器的双手,点燃古老的炊烟;跛足行进的脚步,播撒原始的智慧。也许是太累了,巨大的身躯赫然倒卧,化作了鸣条岗的沃土,滋润着道德的萌芽。从此,一脊鸣条岗,一道中华文脉!

 沧海桑田,庙宇几度兴废,而唯独古柏依然苍翠,在古柏下的这通《鸣条古柏录存》石碑上这样称到肃深古茂,几千年物,凡所以护帝陵表圣迹也。古柏躯干苍劲,虬枝峥嵘,宛如一道天然的树门。据树下的古碑记载,古柏在这里已经生存了四千余年,令人称奇的是两株古柏上居然各抱一株枯柏,活柏紧紧缠绕着枯柏,究竟活柏怀中的枯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人们已无从知晓,只是枯柏静静卧在伴侣怀中的那份安详与活柏忠诚守护伴侣的那份执着实在让人惊叹。
  活柏抱死柏自古就被人们称为佳话,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它们是夫妻柏连理柏于是,千年岁月一路相继,留下历史车轮碾过岁月的深深浅浅的辙痕:天子贵胄,硕儒巨匠,禹王、李冰、荀子、杜康、关公、柳宗元、王勃、薛仁贵、司马光、关汉卿、卫氏家族、裴氏家族……是炎黄的子孙,是虞舜的后裔,血脉里传承着祖先的气质,接踵而来,荟萃于斯,络绎于道。

 在这黄土层层沉淀的记忆里,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商周的醇香,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就能折射出秦汉的炊烟,随手采撷一把青青的小草,就能汇成唐宋壮美的史诗篇章……它如一窖浓香的陈年美酒,四溢着历史的恢弘,积淀着历史的璀璨与厚重。

 “天下明德,自舜帝始。”司马迁如是语!

 鸣条岗上,琴音绵绵,正从远古苍茫里,鼓荡先祖圣贤的亘古大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雄姿儒雅的舜帝,目睹天下子民忙碌的场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去抚摸五弦琴跳动的脉搏,弹奏同家国一起舒缓忧郁的心房。琴声响起,伴着鸣条的风声,伴着盐湖的涛声,伴着舜帝圣君忧国忧民的惆怅,飘过每一条道路,吹过每一条河流,拂过每一处村庄,淌过宽广博大的原野,袅袅飘散,抚慰着苍穹下的万千生灵。

 “友悌仁孝兮德侔地天,躬耕历山兮渔鱼雷泽,冶陶河滨兮以利万众,象耕鸟耘兮谐和兴邦”,是谁的福泽在拓展八荒?是谁手执的恩典在运筹四海?“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终于明白,这是我们血液的源头,这是我们道德的源头,这是我们历史的源头。

 诗以言志,诗为心声。且让我们再聆听大舜那宽广无私的心胸吧“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祠田辞》:“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扛起这长长的铧犁,到那南边去耕耘田地,我希望四海民众都富裕。

 《古风歌》:“陟彼历山兮崔嵬,有乌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深谷鸟鸣兮嘤嘤,设骨张骨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登上那历山啊高大雄壮,有鸟儿高飞啊左盘右旋。看见那斑鸠啊徘徊来往,河水滚滚啊发出清冷的声响。深山峡谷的鸟儿啊嘤嘤地招呼,让我想起啊生我养我的父母。每天每月努力耕耘啊一如既往,我离开父母很远啊,将如何回去瞻养?

《卿云歌》:“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迁于贤圣。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于予论乐。配天之灵。精华已竭。褰裳去之。”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尧天舜日,是国泰民安的代名词,是太平盛世的礼赞语。舜用他的行为完善和丰满了始祖的形象;舜更是继往开来的人文始祖!舜,曾是民,曾是臣,更是帝。“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教化天下,躬身为范,为民,他是众人称道的智者;为臣,他是百姓拥戴的贤臣;为帝,他又是万代称颂的帝王。仁爱之道像他的足迹一样,深深嵌进了他的每一个去处。他仁爱耕牛,尧访贤时见他不忍心打牛,而是敲打犁耙上挂的簸箕;他仁爱乡邻,见他们为田土争斗,就发明了田垅,排除了纠纷;他仁爱大臣,让老臣在上庠养老;他仁爱子民,让平民在下庠养老;他仁爰广众,还在上庠办国学,在下庠办小学,教化万民;他仁爱继母,即便遭受继母的屡次迫害,但仁怀不计,孝心不减。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舜当之无愧是第一孝;在《百孝图》里,舜又当之无愧是第一图。

 鸣条千古,舜陵巍巍,占据了华夏子民敬仰的最高峰;苍松劲力,古柏森森,虬劲驻扎守护五千年。无语黄土裹圣骨,斑驳青砖寄哀思。慢步履,悄无声。长长的神道上,一排排仰视的目光;袅袅的香火里,一次次虔诚的祈祷。拜谒在舜帝陵,看着远远近近的前来祭奠的游客,我仿佛被拽回到历史中去。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道德理念的回归,是对先祖的肯定、是对民族魂、对道德观的弘扬。似乎隐隐约约听到了昔日的马蹄声疾,喑喑哑哑,汇成一种天籁之音,从夏、商、周而来,鼓号声声,旗幡飘动,带着累累风尘,在这鸣条岗上响起;忽而又铃铛清脆,轻车慢骑,向唐宋而去,艳丽的朝晖,苍凉的晚霞,让前来膜拜的游人,感受时空之真,领悟自然之美。鸣条岗是一爿精神沃土,是一块文化圣地,更有一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灵秀之气,它们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从华夏历史的源头无尽的时空里传递,铭刻在我们的骨子里,镌刻在我们生命中潜移默化,在我们有需求时,便会给我们力量,启迪我们,奋勇向前

 这是源自生命的一份感动,一份站立在山巅之上的承诺,一份仁爱天下的圣境。在岁月的行旅之上,不管你学富五车,还是布衣桑农,只要心地纯净,只要存善念,只要在物欲面前行当所行,止当应该所止。只要悲悯天下,爱着苍穹下的生灵。只要笑为春花,泪为落叶。只要难眠时思恋这故园,梦中亲吻着这热土。只要孤独寂寞时还有心思去听小河流水,去看那白云幻形。哪怕只有片刻,哪怕只是偶尔。那一声扣尔心弦的呼唤,那一声久违了的颤音余韵,就足以让那双依然清澈幽深的眸子为之一亮,然后就是那晶莹的泪珠滚滚而下……

 明人相宗皋云:旷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南山,嵯海之盐花献于前;左缠黄河玉带,妫蚋黧障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非古帝先圣,谁敢轻葬其上哉。这是对大舜的评价,也是对这块土地最高的褒扬。

 往事越千年时光将先贤伟岸的背影融入大河大山,把江山社稷装上马车出发,娥皇女英望眼欲穿秋水,用心和泪与长路挥别,万里河山,爱情绝唱,翠竹斑斑湘妃泪,万点千滴不了情。

 “四海之内,咸戴帝君之功。”我们一直亲近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厚德载物,那些勤劳与智慧的标本,我们在草根里瞭望,包涵一个民族的智慧与韧性,那些质朴与奉献,牺牲与传奇,我该怎样地匍匐在一段茹毛饮血的历史上,来细数自强与进取的源泉。

“百孝之首,道德之祖,文明之元。”

鸣条岗,一座道德高地上隆起的人文坐标!

舜帝陵,一部弦歌不辍的厚重的文化典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