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讲座(二)要顺其自然

(2014-05-12 12:18:18)
标签:

老子、道德经

文化

人文/历史

分类: 史论/随笔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直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是因为丑存在于现实中;天下人都知道是善是对的,是因为恶的存在于生活里。

    所以,有和无是在相互对立中产生;难和易是在相互对应中形成;长和短是在相互显衬中体现;高和下是在相互偏向中展示;音和声是在相互应和中区分;前和后是在相互参照中确认。

    因而,明智的人无为而治,不言而教。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总是处于变化中。事物的发展不会一成不变,不可能停滞不前。要违背规律强迫发生,是不可取的。所以,一旦功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功成身退。只有功成身退,功勋才会永恒。

解读:

     在开篇中,老子其实已经通过对道的阐述从哲学的角度指出了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在本章里,老子又通过解析美与丑、善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明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与原理,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可以说,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和论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

    天下皆知的东西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不过是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事物的表象,比较产生,不可执著,也没有必要执着。不再执着一方,拥有的就是八方,站在拥有八方的至高角度看,做与不做,怎么做,做的目的性都出来了,站在八方之主的观点看,干什么有利于天下的事情当然都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就如同太阳每天无偿的照耀大地,都是分内之事。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更是《道德经》的灵魂所在。此处的无为,并不是消极行为,而是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来阐述了统治阶层在施政时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以主观欲望来刻意强求“有为”,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而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绩,而是要顺应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顺从民意地去治国安邦,让国家得到协调发展。“行不言之教”则指统治者应该做到身体力行、以自我表率的实践来引导和感化人民,而不是仅仅以僵硬的言语说教来强行“教化”和驱使人民、更不能试图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行。

     老子认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符合“道”的客观、公正、平和、自然、朴素、柔慈、无私、寡欲的特性与要求的,就像“道”与万物兴起、生养和发展的关系一样,不抑制和改变世间万物自然生长与发展的状态,不因生养了万物而将其据为己有,不因为促进了万物的生长、发展而去依赖和控制万物,不因为建立了功劳而居功自傲;正因为没有自我居功、自我标榜,所以功绩也就无从失去,人民大众和历史更不会抹煞其功绩。

     他告诉我们:

    1、一切要顺其自然,谁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天命不可违;

    2、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要刻意去挣。

    3、我们要身体力行、积极进取努力去发现规律,顺应规律,就会取得不凡的业绩。

    4、富贵财富都是浮云。

    5、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