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与运城(7)汤武革命在安邑(运城)

(2010-12-23 12:22:35)
标签:

夏桀

倾宫

妹喜

鸣条之战

商汤

分类: 安邑文化

商汤战夏桀鸣条之战

     《 北次三经》: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 

      《清一统志》:“ 景山在闻喜东南三十里, 即中条最高峰, 名汤寨山, 又名汤王山, 上有汤庙,下有葛寨村。

     《太平寰宇记》:“ 景山在闻喜县东南十八里。

      《书·汤誓序》:“ 伊尹相汤伐桀 ,升自陑 ,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孔传:“鸣条地在安邑之西。”

鸣条之战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726年,是夏朝和商朝交替之际,商朝军队在鸣条(今运城市安邑北)击败夏朝军队,灭亡夏朝的一次决定性战争。

夏启攻灭有扈氏之后,建都安邑(山西运城),中国第一个专制王朝——夏王朝的统治基本上稳定了下来。但是,普天之下没有铁打永固的江山,夏王期在经历了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等重大历史变故后,已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归宿。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期的王位传到了第14代子孙夏桀之手。

夏桀姓姒,名履癸,生得身材魁梧,膀粗腰圆,力大无比。据说他能徒手折断鹿角,拉直铜钩,推倒高墙,是个世间少见的大力士。夏桀不仅力大,而且才智不凡,聪颖过人。只可惜他的力气和才智没有用到兴邦治国之上,而是为美色所惑,终日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

夏桀登上王位后,觉得对外用兵好处颇多,既可以开拓疆土,扬名天下,又能抢掠财物,供其享乐。

此时,早已臣服夏朝的东夷诸国时有叛离之心,缴纳的贡赋也时多时少,甚至不缴。所以,刚登大位的夏桀立即率领大军,征讨东夷。强大的夏朝军队很快就把东夷诸国的军队打得大败。有的国家被彻底灭了族,有的国家举国上下都成了俘虏,沦为囚徒,有的国家被迫向更远的地方迁徙,以躲避夏军。

当时在今天山东有个部落——有施氏,有施氏年老的国君自知无力抵挡夏军,他既不忍心亡国灭族,又不愿抛弃经营多年的城邑,远走他乡。他采用了一个古老的习俗,献女投降。他把国中有名的美女妹喜收为义女,进献给夏桀,请求投降。

夏桀见到如花似玉、好似仙女下凡的美女妹喜,心花怒放,满心喜悦,当下答应了有施氏的请降,把有施国并入了夏王朝的版图。

妹喜实际上是专为倾覆夏朝而来的。她见到夏桀,有意做出娇媚之态,迷得夏桀筋骨俱酥,马上颁发王令,封妹喜为王后。

夏桀自从得了妹喜之后,特意为妹喜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夏桀与妹喜在新造宫殿长夜相伴,纵情声色酒宴。这座宫殿因此被称做“长夜宫”。

到了夏桀即位后的第15个年头,一天半夜,夜空突然出现了无数道白光,像夏天倾盆大雨一般的密集,把黑夜照得像白昼一样。这就是《竹书纪年》上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流星雨。

当时的人们都以为是皇天震怒,从贵族到平民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大臣关龙逢连夜跑到宫中,劝谏夏桀要认真对待天降的凶兆,勤于朝政。

过了一段时间,夏桀发现,再没有任何异常的天象发生,又故态重萌。他从全国各地征调来许多能工巧匠和民夫囚徒,在安邑建立了一座占地十亩,高十丈被称做“倾宫”的大型宫殿群和一座瑶台(今运城市夏县南瑶台山),用洁白的玉石砌成。整整花了7年的时间,倾宫才宣告建成。夏桀于是整天陪着妹喜登倾宫,寻欢作乐。夏桀又下令在倾宫中挖了个大池,里面灌满美酒,上边可以行船,称做“酒池”。他整日与妹喜以及宫女、佞臣在宫中饮酒,还召来3000酒徒,让他们在鼓声响起以后,同时趴在酒池边喝酒,有的人喝醉后淹死在酒池里,夏桀与妹喜快乐得大笑。

这样,妹喜迷惑夏桀,又荒淫了十多年。在夏桀即位30年的那一年里,夏朝都城安邑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夏朝的臣民,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都认为是夏桀劳民伤财、荒淫无度造成了上天震怒。大臣关龙逢又苦苦进谏,规劝夏桀收敛荒淫的行为,勤政爱民。

骄狂的夏桀哪里听得进关龙逢的逆耳忠言。他怒气冲冲地斥责关龙逢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逢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逢(墓地在运城市安邑东)。

夏桀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夏桀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残酷的压迫奴役,引起人民普遍的憎恨与反对,老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妹喜为了实现倾覆夏朝的夙愿,还利用自己王后的身份,与商国的间谍伊尹串通勾结起来,使商国及时了解夏王朝的统治状况。

后世曾盛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所说的“汤武”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的缔造者——商汤。他领导的商部族和其他同盟部族反抗夏桀残暴统治的行动,被称为“汤武革命”。

同夏王朝无可挽回的衰亡相比,夏朝的属国商国在国君商汤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商,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始祖名契。契佐助禹治水有功,分封于商,赐姓为子。最初就活动于运城中条山一带,后来东迁至河北省南部、河南北部,到夏末年,开始扩张进入故地中条山,进入山西南部垣曲亳清河、闻喜景山一带。商汤时,在他的领导下,在贤臣伊尹等人的辅佐下,商各方面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商汤,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字汤,又字成汤,号武王。有志于天下的商汤顺应时势,抓住千载难遇的良机,及时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徙到北亳(今运城市垣曲县),并占据景山(在运城市闻喜)并开始积极筹措攻灭夏桀的战略大计。

商汤在政治上采取了争取民众和同盟国的政策,开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强大政治攻势,为日后鸣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仲元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逐一剪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完成对它的战略包围,最后一举攻克夏的都城安邑(运城),取而代之。

为此,商汤打着为夏桀征讨逆臣的旗号,不断剪灭忠于夏桀的方国。为了不引起夏桀的疑心,商汤故意把这些国家给夏桀的贡赋一起承担下来,加倍缴纳。这些欺骗手段,既满足了夏桀纵欲欢乐的物力需要,又以假象瞒过夏桀过人的智慧。商汤先征服了与商邻近的葛,保障了商都亳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去夏邑打探虚实。接着,商汤又各个击破,消灭了位于夏、商之间的韦、顾、昆吾等夏的从属国,使夏桀孤立无援。史称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从而基本完成了对安邑的战略包围。

立国400多年的夏王朝,即便已面临灭亡,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当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时,夏桀立即调动“九夷之师”,准备讨伐商汤。商汤见状,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来稳住夏桀,继续积聚力量,等待时机。

不久传来了夏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纳贡。这次,夏桀已无法调动“九夷之师”,而有缗氏又公开起来反抗。此时,商汤认为伐桀的时机已完全成熟,就果断下令起兵。

大约在公元前1726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出征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商军的士气。

誓师后,商汤率领战车70辆、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先占领了景山(运城市闻喜),并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安邑以西的芮(运城市芮城),出其不意,东西夹击,突袭安邑。夏桀仓促迎战,同商汤的军队在鸣条(今运城市安邑北)一带展开决战。在决战中,商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商汤就这样顺利攻克了夏邑,赢得了鸣条之战的胜利。

随后,商汤乘胜追击。穷途末路的夏桀,带着残部仓皇逃奔到历山南巢(运城南中条山)。荒淫的夏桀到这时仍不思悔改,与他的宠姬妹喜继续纵欲享乐,至死方休。3年后,夏桀病死在南巢(运城中条山南),延续400多年的夏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商汤率师凯旋毫(今运城垣曲),召开了有众多诸侯参加的“景毫之命”大会,得到3千诸侯的拥戴,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自称武王。就这样,在夏王朝覆灭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王朝——商王朝在铁血之中诞生了。

 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典型的新旧王朝更替战争。商汤一举推翻夏桀的暴虐统治,建立起新的统治,这在当时是合乎广大民众的愿望的。因此,夏商王朝更替得到后人的普遍肯定和赞扬,被认为是“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吊民伐罪、顺天应人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