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化学者--河东老景
文化学者--河东老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82
  • 关注人气: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东那些事(1)黄帝战蚩尤

(2009-02-20 13:55:48)
标签:

华夏文化

黄河文明

杂谈

分类: 河东那些事
                                                      
                             黄帝战蚩尤

黄帝与蚩尤决战于涿鹿之野(山西运城死海),古称解池,河东盐湖,他们决战的目的就是占领盐湖,拥有盐资源。
   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有熊氏族的首领。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长于姬水,居住在黄土高原上,便以姬为姓;他以黄色的土作为部落的祥瑞,故名轩辕黄帝。娶妻嫘祖(运城市夏县人)。因他受到各部落的拥戴;又有许多发明创造,故人们把他当做至高无上的帝。他看到蚩尤部落农业发达, 又掌握了冶炼技术,还有盐湖潞盐资源,因而决定进攻,过了黄河,与蚩尤的战争一触即发。
  蚩尤原是炎帝的后裔,是运城当地的土著部落,当时分布在华山/中条山一带。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河东那些事(1)黄帝战蚩尤

      据《山西通志》和《安邑县志》载:他是河东安邑"蚩尤村"(今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蚩尤村)人。 因蚩尤村位于安邑盐池边上,距虞阪不远,故南宋罗密《路史-蚩尤传》又称他为"阪泉氏"。传说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铁石 充饥。他好兵杖刀戟,能飞空走险,喷云吐雾。他打败了炎帝后,又野心勃勃,召集了部下八十一个兄弟(又说为七十二),联合了巨人夸父族,苗族,聘请了风伯 雨师,迎战前来侵略的黄帝部落。 
    黄帝同蚩尤在冀州之野大战起来。那时的冀州很大,包括现在的河东、河南一带。战斗一开始,蚩尤作大雾将黄帝的军队包围,黄帝令风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社东村人)作指南车,才突出重围。黄帝请应龙助战,应龙喷云吐雾,被蚩尢请来的风伯雨师战败;黄帝又召来自己的闺女旱魃助战,这才驱散了风伯雨师,取得初虎胜利。后来黄帝亲到太山(太行山)找玄女传授"战法"秘诀,又杀了东海流波山的怪兽夔,用它的皮做成战鼓,抽了雷池雷兽的骨做鼓槌,据说这样的战鼓响起来方圆五百里都能听到。黄帝就用这面战鼓,鼓励军队士气、英勇冲杀;让它镇摄敌人,使蚩尤兵闻之丧胆。在雷鸣般的鼓声中,黄帝又令应龙出击,"杀蚩尤于涿州之野"。 
    那么,涿鹿究竟在何处?有人认为涿鹿即今河北省涿鹿县,我们认为这个涿鹿应是山西运城市的解州镇。解州镇原是解州治所,古系解梁。据《解县志》说,原解 梁亦称"涿鹿"。
     诗人王翰的咏解州《盐池晓望》诗中写道:"涿鹿城头分曙色,素池如练迥无尘"。这里的"涿鹿"就是解梁。
   梦溪笔谈2 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 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
    《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安邑县条下这样记载:“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夏县和盐湖区部分乡镇,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 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 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据《河东盐法备览、盐池门胜迹》 说:"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卤,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丧处。"
     宋朝 罗密《路史》上也说,黄帝与蚩尤转战到中冀,才活捉了蚩尤,并立即就地处 死,故杀蚩尤处称做"解"。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说,解州盐池的卤水呈红色,俗话称为"蚩尤血"。
    《孔子三朝记》亦有此载:"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 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古名其地为解。"这几条材料可以互为印证,足以说明黄帝杀蚩尤是河东解梁。
    《云笈七签 轩辕本纪》说,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其实"黎山"正是中条山的别名,距解州镇五里,它是黄帝杀蚩尤于"解"的又一证据。总之,黄 帝杀蚩尤之处,说法虽异,其实都应是解镇。
     胜者王侯败者寇,蚩尤战败了,黄帝成为天下共主据有盐湖资源,号令天下,后来尧舜禹都以此为都,河东随成华夏之源。

                                  凤后其人与指南车
     运城市解州社东村人。
    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是谁第一个发明的呢?这个问题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说起。
  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 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 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 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 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 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 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一听笑着说:“原来你躺在这里就是 想的这个。”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 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 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
  黄帝打通了中原的道路,控制了黄河中游一带。不久,风后因年迈体弱,经常疾病缠身,黄帝为他寻了很多名医名药,都没有把他的病治好。在他死后,黄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悲痛。
  为了不忘风后的功绩,黄帝亲自为他选了一块坟地,把他埋葬在黄河以北的赵村。后世人又把赵村改名为“风后陵”,意思是,这是风后的陵墓。“风陵”也就是现在山西运城的“风陵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