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化学者--河东老景
文化学者--河东老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82
  • 关注人气: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2009-02-15 10:18:50)
标签:

黄河文明

华夏文化

杂谈

分类: 史论/随笔

 

01_遇到真爱

遇到你真的爱的人时 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

01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03_遇到良友

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 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

02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03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02_遇到贵人

遇到认生中的贵人时 要记得好好感激。

04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04_遇到曾经爱的人

遇到曾经爱过的人,记得微笑向他感激。

05

黄河文明)从《走西口》来分析黄河文化传承

05_遇到曾经有误会的人

遇到曾经爱过的人,记得微笑向他感激。
遇到曾经爱过的人,记得微笑向他感激。

Lovely

Royee

遇到现在和相伴一生的人,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

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幸福和真爱


                        http://www.591h.com/images/uploadimg/Flvds2/2009122272454534.jpg

 

                              一、蕴晋商之美,凝民族之魂

    “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虽然这是山西晋商高度完善的人格化秘诀,也是晋商文化一面历史的镜子。做为一个晋商后人,我是根据山西晋商《天成西》老字号先辈们的世代相传。晋商文化是以“诚信为本,永不虚伪”。让我们来学习、了解和发掘过去山西晋商的优秀事迹,他们都是从一点一滴的诚信做起。山西晋商文化是以“忠与义”为核心,发扬着“以商救民,以商救国”的传统精神。尽管如此,山西晋商为中国民族商业的长久发展着想,开创了以和谐与诚信为主体的商业股份制;并且为适应“汇通天下”的商业发展需求,创新了“票号”的先进性,使中国商业的金融流通,加快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所以晋商文化的先进性对于中国文化和文明传承,都是起着极其深远的历史进步意义人们常说历史是“根”文化是“灵魂”。

     相传山西晋商最早《走西口》,是被称为“春去秋回”的雁行客。在中国有历史记载:夏、商、周三代有“道”之时不曾修长城,而修筑长城始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大雁是被寓为最高品德的完美象征,据说万里长城的“雁门关”,既是以大雁象征的最高品德而得关名。《舆图志》云:“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足见“雁门关”这一特殊有形的人文内涵,是以追求和平的力量源泉,蕴藏了万里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实在太厚重、太巨大了!
     西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山西晋商通常指走西口是归化城以西的口外。《走西口》几百年的历史征程和文化积淀,反映着山西晋商“人心正而风俗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信仰。相传“杀胡口”被改为“杀虎口”其意在德不在险,守德胜于守险。因为征服与隔离都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效途径。
     自古晋人善商,山西人经商历史悠久。实际上的山西晋商《走西口》,是在发挥着“守德”的原动力,增强了长城文化内在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量。事实上山西晋商世世代代西出“雁门关”,可说晋商文化与万里长城有着割舍不断的深情。在山西晋商来说“雁门关”,更象关门遗留的古人对联所言:“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它是一座“正人心,厚风俗”的礼仪道德和永久的行为标志。然而,我是根据宁夏山西晋商“天成西”早在清朝年间雕刻的一方贺兰砚受到启发。因这一图案和题词来自古朴典雅的美,是依托黄河与长城文化的根土,以黄河、月亮、大雁、芦苇自然特征的表现形式,充分浓缩了黄河与长城古老文明的苍茫之美。进而是以三枝芦苇象征天地人和,又以芦苇十二只叶片最浅显的语言形式,代表着一年有十二个月,人生有十二生肖等。它又在拓展“金秋到,雁南飞”十五中秋的民谚中,源于自然,准确的对称,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一轮明月和一对大雁的双重思乡情怀。相形之意“寒汀落雁禾齐秀”是以大雁的最高品节和精神,兼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天下无穷人的民族风情。
     古人以为“草木有情,万物有灵”,中国地理有形皆有法。相传:万里长城的构筑是因地制宜,因险制塞,有形皆有法,融理法为一体。山西有很多长城边关和古塞的取名如:天门关、永和关、娘子关、宁武关等,都是以人文思想重在守德而得关名。常听人说,“道在那里,道在天上,天在哪里,天在人心。”因此,天人和谐的天下观念在中国古代不是迷信。我们适当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来定位,不是只有山西晋商发现万里长城以“雁门关”为精神支柱,形成诚信道德经商做人。而是古人早就把万里长城视为天经地义的道德准则,为多民族的友好和贸易交流着想,开创着万里长城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这一象征最高品德的文明先河。
                                           二、对晋商文化的探讨
     晋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山西晋商更为可贵的是,始终传承着中国文化秩序的文明延伸,弘扬着万里长城“守德胜于守险”的天下观念。
     探讨晋商文化和谐与创新的文明生命力,有必要从山西晋商追求“忠与义”整体的和谐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上下而求索之,才能真正了解晋商文化五百年真实的全貌。例如设立《山陕会馆》祀神明而联桑梓,虽成为传统联其情而洽其意的联系纽带。山陕商人背井离乡,艰苦奋斗一生,是以“协力齐心”为核心。可是又以“成教化助人伦”,发挥着贬恶扬善的作用。山陕商人致富不忘国家,不仅是把“协天佑民”“富国裕民”的匾牌挂在了会馆大殿之上,也是把“以商救民,以商救国”的实际行动,集中反映在开办“晋华”学堂,服务社会的公益事业,弘扬了中国文化以德治天下的文明益举。可贵的是,晋商文化是随着中国历史与社会不断发展中得到了全面创新。山西晋商重在以“诚信与敬业”形成了一整套自我发展,自身制约,组织慎密的人性化创新法则。
    山西晋商倡导“寒汀落雁禾齐秀,但愿天下无穷人”。特别是以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胸怀为基础的文明创新。晋商文化倡导“禾齐秀”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在于提升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崇高境界。并且为多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尊重,共同优秀提供着取之不尽的文化思想源泉。晋商文化过去是以“诚信”走遍天下,以“忠与义”广交天下四方好朋友。“禾齐秀”既是创新了“协天佑民”,“富国裕民”的人文理念,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和谐社会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力量!
    说起晋商文化至今人们也不可否认,他是倡导和谐与创新的文化。因为山西晋商就是以“和为贵”,而成就着“寒汀落雁禾齐秀,但愿天下无穷人”的美好心愿。实际上的晋商文化也是在倡导和谐中发现创新着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山西晋商在整体和谐中求进步、求发展、求一切合乎晋商文化所需求的东西。
    中华文化,文明渊远。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宣传长城与黄河文化不能避重就轻,而忽略了长城与黄河的人文精神的社会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造就了许许多多中华文明的伟大业绩已无法统计。由于山西晋商的商业流动性,所以晋商发现黄河与长城一阴一阳的南北对称,东西山水相合的规律,发现长城为体有乾有坤,在于以天地法则构筑形成了天人和谐整体人文精神的模式形象化等等,很多都是中国文化形成前的未解之谜。
    做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以黄河文化与长城文明引以为自豪。可是我们应该怎样来自觉认识长城精神?怎样来恰当定位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极其注重黄河与长城文化的精神力量。山西晋商更是继承了长城精神与黄河文化包容、宽容的民族和谐精神,首先在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举起了“感情通蒙疆,忠信柔远来”的晋商文化旗帜,开创了《山陕会馆》、《山、陕、甘会馆》遍及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晋商文化的创新,是与时代文化、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同步具有中华民族特征。晋商文化不仅以“诚信为先,永不虚伪”,成就了晋商股份制的先进性,也是开创了中国民族票号业的历史新篇章!
     我们从《走西口》来分析,晋商文化不但充满了人文精神的厚重,恰恰“守德”又是具备了作为人类社会最为现代的优良品德和文明象征。探讨晋商文化,我们不能不研究山西会馆所具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因为山西会馆是以晋商《走西口》实际的在外生活为切身体验,融会于天下和谐观念的晋商文化意识之中。因此上山西会馆记录着中国灿烂的晋商文化真挚感人,是以主张诚信与敬业为原则,凝聚了中华民族商业文化的历史缩影,也是中国民族商业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文明象征。
                                          三、先做人,后经商
    现以山东省东昌府(今聊城市)《山陕会馆》为例,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面积3311平方米。其建筑年代不算久远,但严谨有序的布局紧凑,设计独特在于有形皆有法的造型对称别致。除结构精美绝伦外,丰富厚重的石雕、木雕、题字、碑匾等,则都是以建筑艺术的有形方式,组成了有形有法的语言文化潜藏。包括山门、过楼、钟鼓楼等,更是匠心独运,形成了一座文化内涵浓缩其中,言简意赅,人文荟翠的古代会馆典范。
    相传店铺是晋商的门面、会馆确是晋商的灵魂。如《山陕会馆》气势庄严大方,山门正上方从“协天大帝”四个题字来看,左便门上“履中”,右便门上“蹈和”,两则八字形影壁上,左为“精忠贯日”右为“大义参天”。建筑精美,富丽堂皇暂且不说。一座会馆山门造型别致;鳞次栉比中,竟然配上“协天大帝”题词,使人际和谐,天人和谐落实在“履中”与“蹈和”,敢作敢为实为少见。但是“精忠贯日,大义参天”,可谓形成了晋商文化实际上的“诚信与敬业”精神,充分体现着山西、陕西商人追求中庸和谐的经商理念。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走南闯北,在共同的经商道路上不谋而合,凝聚出一种人类全新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集体。为什么说“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民间人民把关公的忠义勇武,做为精忠报国的精神楷模。我们来从字面分析“大义参天”,尤其参字的写法是,上参字头,下恭字底的独创。别看这双重涵意的独特创造,代表着山西、陕西商人参天敬地恭恭敬敬的一片诚信。几百年来没有人能真正识破,既是专家学者只能说晋商文化藏而不露,高深莫测。
    惊叹之余,让人们看一下《山陕会馆》,山门的左右柱础四面石雕图案,大雁嘴里衔一枝芦苇草;在院内大殿外檐下也有两组彩绘木雕,真切的反映出一只大雁在河水泱泱中展翅飞向一座方城。别人看大雁可能会不以为然,在山西晋商心目中,大雁是代表着传统道德的完美象征。《雁门志》记载;“秦汉以为北边,代山高峻,鸟飞不过,中有一缺,鸿雁往来。代多鹰隼,雁过被害。惧其门不敢过,呼为巨门。雁欲过其山,必衔芦一枝,然后敢过。鹰隼见而惧之,雁得过山,即弃芦枝,因以名焉”。这可不是偶然,更不是什么巧合。为什么大雁嘴里衔一枝芦苇草可以过“雁门关”?相传雁类自古被誉为“节义”,这一传统流传久远,形成了山西晋商一种“诚信” 传统永久的行为标志。可说,晋商文化是以大雁象征文明的生命力,蕴意大雁领队品位高节,飞向天下四方经商求富并非是山西晋商的最终目标,以至山西晋商致富发财,不忘救助社会的广大穷苦人民。晋商文化体现出的强烈爱国热情,形成的质朴道德传统,使山西晋商从“先做人,后经商”上表现出永不虚伪的人文美德和时代气息。
     说到做人“守德”,晋商文化是以无形胜有形的人性化方式在考验着每个人的行为成效。尤其突出在中国每座城市的中央和万里长城的每座边关必有钟楼、鼓楼,可在山西晋商的所有会馆,对称的钟楼与鼓楼,加上寓意深长的“警聩”、“振聋”题字,这可不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晨钟暮鼓”所能代替的。《山陕会馆》从迈进山门的第一步,地下有一块长方石,形成一条直道,象征着经商做人的第一步:“起心动念有善恶,意诚心正不自欺”。在山西晋商看来,守德则是德在人生的体验,又是寓示着经商做人胸怀远大,事业长久的根本。
     山西晋商的成功与其严格的号规是密切相关,而对于经商做人靠花言巧语,虚伪说教,诚信与守德必然削弱。只可惜,中国近代对晋商文化宣传也是避重就轻,只知晋商开创票号,赚了几所山西大院。而不知山西晋商赚取利润,是经过几十代人上百年的艰苦创业和积累所得。另外,《山陕会馆》钟楼题字“警聩”配有楹联为:“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鼓楼题字“振聋”配有楹联为: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可知晋商文化是凭借传统钟、鼓之威力,时时刻刻在对人生起着教化的作用,启迪不明事理者怎样学做人,做好人。古人讲:“慎恐者得平安,轻侮者得破灭”,否则,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直道通向大殿,迈进大殿又是一块正方形石块。大殿正中端座者为关圣大帝,手中恭恭敬敬举着一块七星牌,左边站立者关平,右边站立者周仓。大殿地下,也是有序排列一组七星砖。问题在于山西晋商既重视历史,又关注现实,“协天大帝”手举七星令牌代表了什么?在中国民间山陕商人赖以天人和谐的人文思想。如同“天鉴”“地烙”,山西晋商以为象征着每一个人失去了信仰,也就以为失去了做人的灵魂。在于提醒人们天地法则,永不虚伪,起到了净化每一个人纯洁的心灵。
    春秋阁在大殿后院,左有“登阶”右有“接步”题字,迈进春秋阁,又是一块方形石。不言而寓,走进《山陕会馆》的三进两院内,三块方形石,胜于三堂会审。寓意告诫世人,行不正,德不来,经商做人去伪存真,守德胜于一切。山西晋商认为,石品如人品,品德方正,善始善终更是难得。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传统有“拱极”.“拱辰”之说,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北极星的认识和尊崇。古人发现北极星的运行与其他星辰不同,它不没于地下,只绕着宇宙回转。并且古人发现北极星居于天体中央,是控制四方的群星之主。所以山西晋商是以关公为忠义化身而代表了北极星,它的地位如此突出,正是晋商文化崇拜关公忠义无私,而光明正大位居中央,能够控制四方人心向善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也是山西晋商的发展需要有一种共同遵循的道德品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又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晋商文化和谐的团结力量。
                                         四、倡导和谐,发现创新
     倡导和谐集中体现了晋商文化发现创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中国古代有以山比德之美,以水比善之美的古老传统。宁夏山西晋商《天成西》,在中国大西北的“丝绸之路”上经商数百年。他们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的广泛流传,亲身经历过多年实地观察发现,中国从大禹治水,到秦汉统一修筑万里长城,显示着古人依据中国地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自然生态特征,同时依据阴与阳的自然规律之根本,运用古人崇天敬地的观念,构筑形成了中国黄河与长城一南一北,山水与阴阳对称相合的人类伟大奇迹。
中华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易经》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山西晋商发现中国古代的天人和谐观念是从天地观念落实在天地法则的人文精神方面。山西晋商对黄河与长城的文明发现,是在于以真实的黄河与长城大自然的有形方式,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同时晋商先辈们发现,古人能从最原始的农耕文明用具,想到运用天与地的法则,形成古代的钱币,叫“布币”,又从最古老的传说“天为圆,地为方”,形成了古代铜马钱的外圆内方。《周礼》有“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之说,既显示出中国古代高超的法制观念是极富于人性化的创造力。又使形成中国钱币的流通,得到了有形皆有法的制约力,同时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有序的文明发展。
       山西晋商处于经营和对钱币的常年观察发现,钱能通神的人文内涵,使中华民族的人类文明得到了人性化的智慧创新。山西晋商还发现古人不但使天地法则用于钱币和礼器作为权力的象征,而且北京紫禁城整体建筑形象“布币”,南为午门凹进,北为神武门凸出的布局谨严,也是有形皆有法。例如,琮为立方体,中央上下贯一圆孔。形成的内圆外方象征天地法则,不是语言所能说清楚的,用文字表达更其困难,全靠心领神会。就连中国万里长城和平遥古城上的城垛及敌楼,他们发现也被古人以大胆智慧的想象,构筑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有形有法的教化形象。山西晋商发现中国古代是以凸出的长城城垛与凹进的垛口,代表天与地的形式,在于神奇的铲状“布币”两端一凸一凹巧妙的对称相合。而且中国古代又是以天地法则与人文精神的智慧创新,使平遥古城以三千城垛象征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敌楼象征孔子七十二仙人。山西晋商对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发现证明,中国古代早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就已形成了以人为本有形有象的法制观念,实践着“有备者制人,无备者制于人”的古城文明制度管理和万里长城的法则,有谁能说中国古代的先进和文明传承没有法制?
     我们从山西晋商推类比物的发现中,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是最善良的民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古人以人文教化的形式来代替法制的创举,万里长城嘉峪关是最为典型。山西晋商发现长城嘉峪关自有一番复杂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为纽带。尤其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几千年战事不断,你争我夺事件时常发生。历史上故有《史记》记载:“在西戎,保西垂。”之谜。可是嘉峪关独具特色的嗽叭口式西头大,东头小的建筑,西城墙长166米,东城墙长15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它鲜明的寓示着中国文化在向西方国家及民族地区传播“化、教、劝、率”的教化功能。甚至从长城嘉峪关三座城门“光化门、朝宗门、柔远门”,更加唤醒人们守德胜于守险的意识。
     我们必须对万里长城有个自觉的认识,必须给长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中国传统很讲求对称和谐,像万里长城嘉峪关古城座东向西的喇叭口式建筑独一无二。可是现代长城嘉峪关的旅游宣传多以“天下第一雄关”军事防御为主导的宣传,这样把中国文化和长城文化所代表的人文精神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什么是黄河与长城文明?我们应该让世界人民了解真实的黄河与长城,具有“理”与“法”的人文内涵,又有守“德”的品位精神。我们不应该避重就轻,造成现代人功利思想抬头的错误认识,非徒无益,反受其害。实际上万里长城西到嘉峪关并没有走完,过去通向西域自古有一南一北两条路,为什么在南路设有阳门关?北路设有玉门关?这里相传中国传统追求“守德”原则,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中国古人落实在万里长城的人格化象征,是创新了通向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作为宁夏山西晋商《天成西》的先辈们并不是搞长城文化研究,为什么他们发现懂得长城为体有乾有坤的天地法则?懂得古人修筑万里长城在德不在险,守德胜于守险的普通理念?
     在中国古代阴阳法则是自然规律之根本,始终是科学与哲学的核心。山西晋商实地分析中国黄河与长城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状况,黄河与长城神奇的定位是关键。中国西部青海省西北与甘肃省西部的祁连山,是形成黄河在祁连山依南与长城在祁连山依北的发源之地。《兰州志》记载:“匈奴谓‘天’为祁连”。我是经多年考证史册,记载虽多,说法不尽一致。但是,透过黄河与长城座北朝南,一阴一阳,一山一水形象对称。结合黄河自西向东的自然流程;构筑万里长城为什么也是自西向东。晋商先辈针对赋予大自然的人文内涵发现,中国古人是把黄河与长城的人文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古代先民是以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推理演化为动与静、柔与刚、美与善,并且以大自然有形有象的真实完美相结合,凝聚成万里长城这样一座苍天长存之雕塑!汇聚为黄河“母亲河”这样一条大地永久之文化!
                                         五、舞弊情事,百年不遇
    山西晋商文化得益于中国黄河与长城文化根土的精神和培养。晋商文化历经几百年风雨,是扩大着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为只有山西晋商是真正发现和创新了黄河与长城文化精神的人文内涵。山西晋商不但以身作则,形成了一整套经商做人的有效法则和经济管理制度,也是以其智慧创新了一整套善的思想、善的文化。因此,对山西晋商来说,有许多深孚众望的山西晋商“舞弊情事,百年不遇”,当是值得现代社会深思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综观世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晋商文化是有着中华民族以德治天下,承前启后的正确思想,和对“人的培养”这一优良传统的民族集体。所以在对晋商文化探讨的同时,我们就会发现晋商文化是讲“诚信与敬业”的历史。既是中国股份制先进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票号、银行业的道德准则。因此,当今社会挖掘晋商文化的先进性,为了力图更好的规范现代社会商业“诚信”的道德教育,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永存,无疑是有一定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山西晋商能在中国商界.中国金融界独领风骚500多年久盛不衰,至今令人深思,令人叹服。2006年新春伊始,央视在黄金时段,隆重推出的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何以有如此巨大效应,在全中国刮起一股晋商文化的旋风。尤其是山西晋商开创商业股份制和票号业的文明先河,令国人耳目一新。山西晋商重在运用诚信的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上,具有超前的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对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经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山西晋商可以看到晋商文化勤劳.朴实.诚信和永不虚伪的人文内涵,不仅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晋商文化一贯的主题“诚信”,他是象征着永不虚伪。山西晋商以“忠与义”为经商做人的法则和标准,并以“守德”,形成了晋商文化健康向上的民族体系和文化规律几百年,最突出的是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价值。
    中国古人云:“有‘德’才有造化,‘生’才更有意义”。中国自远古开创了黄河“母亲河”文化,构筑了万里长城民族精神的自然纯正。至今,虽然黄河与长城无言向人类述说,可往往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现代人类,特别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心扉。很显然,一切颠倒是非者往往喜欢诡辩,对于跨越长城,飞跃黄河的商业炒作,作为中国人决不能视而不见,这是对中国文明的亵渎。如果一个社会道德没了,诚信和善良没了,敬请我们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还会有什么?!古往今来,中国黄河与长城文化所孕育的人文精神,是被中国人民代代相传,作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类文明来传承。为此让我们祝愿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黄河“母亲河”的自然纯洁;祝愿万里长城道德精神的复兴,祝愿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人文精神,交相辉映,光耀世界千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