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东解池与黄河文明(二)

(2008-04-20 11:07:39)
标签:

华夏文化

运城

关于黄河

蚩尤

杂谈

分类: 史论/随笔

 二    解池与黄河文化文化的历史渊源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位于黄河中下游汇交处的河东地区,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是中国文化孕育、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坐落在河东这块宝地上的运城盐池,长久以来,以它特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池盐文化,是河东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1 史前文化与运城盐池

     河东史前文化的蕴藏极为丰富。在1965 年公布的山西省第一批新旧石器时期的25处文化遗址中,就有14处在河东。引起世人注目的有:西侯度文化遗址。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的芮城县西中瑶乡西 侯度村东北方土山后,距芮城县城35公里,距今已有180万年。过去,考古学家认为60万年前的北京人开创了人类用火的新篇章。但是,西侯度文化遗址出土 了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溯了120万年。这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和世界人类用火的最早发现。稦河文化遗址。在芮城县境内风陵渡乡的稦河村附近,距西侯 度文化遗址仅3.5公里。据考证,距今有60万年的历史。坡头文化遗址。位于芮城县东北17公里的岭底乡坡头村一带,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金胜庄文化遗 址。在芮城县西13公里的大王乡金胜庄一带,亦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阴文化遗址。在夏县城北12.5公里的西阴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崔家河 文化遗址。在夏县城北15公里的崔家河村北,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南海峪文化遗址。在垣曲县毛家湾镇店头村附近,这是目前山西省惟一的一处旧石器 时代早期人类洞穴遗址。

     除 上述芮城、夏县、垣曲等县外,在河东大地的绛县、新绛、万荣、闻喜、永济、平陆、河等县市,都分布有大片密集的史前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这一大片古 人类文化遗址,以其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展示了古人类文化发展的灿烂光辉,确定了河东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分布于运城盐池周围50 —200公里间的一大片土地上,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密度很高。虽然没有出土盐类文物来证实人类早期活动与运城盐池的直接关系——事实上,食盐是没有可能 在容器中保存数千年、数十万年到一百多万年而不溶解的,因此,它作为像石器、陶器、骨器、动物化石等一类文物被发掘出土,是没有可能的。但是,早期黄河中 游人类围绕运城盐池聚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从食盐对人类的重要性来论证,人类选择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应当是考虑到了运城盐池的存在和价值的。

    世间各种动物,包括人类这种灵长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需要食盐的补给,以维持其躯体内生理的需要。据科学测定,正常成年人每日对钠的需要量为1100—3300mg(毫克),对氟的需要量为1400—5100mg(毫克),人体对钠和氯的摄取主要是通过日常的食用盐(氯化钠)而获取的。  

    盐在人体生理功能的四个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维持胃液中的酸碱平衡;二是调节血液中的碱度;三是维持心脏的跳动;四是维持肌肉的感应能力。

    由 于盐对人类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河东地区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围绕运城盐池密度很高的分布的事 实,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认识:运城盐池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早期凝聚形成因素中,是应该占有一席地位的,而且是一席重要的地位。

2 黄帝蚩尤之战与运城盐池

     我 国考古学家称中国史前文化有四大区域:一是黄河流域文化区;二是长江流域文化区;三是珠江流域文化区;四是辽河流域文化区。所谓四大文化区域,实际上代表 了三种类型的古文化,即中原古文化、北方古文化和南方古文化。其中的中原古文化就是黄河流域文化。而河东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汇交处,是中原古文化的中心地 带。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名著《史记》中,把黄帝列为五帝之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是原始社会后期有熊氏部落的首领,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在中原的黄河流域。

      在河东地区,有关黄帝的传说很多。

      传说,黄帝曾在运城盐池傍“海 隅”之地寻访到贤人风后。这个“海隅”就是现今运城市解州东门外的社东村,它是风后的故里。至今社东村还有“风后故里”石碣和“风后庙”遗址。风后的确很 有本事,据说他发明了指南车,还著有《风后兵法》13篇。由于他在辅佐黄帝时发挥过重要作用,生前被黄帝列为三公之一,死后安葬于山西西南端的黄河岸边, 即现今的芮城县风陵渡,地名即因风后而得名。

     河东还有一个传说,黄帝娶的妻子嫘祖是夏县西阴村人。嫘祖是养蚕的始祖,当地人尊称她为“先蚕娘娘”。在西阴村曾有为她修建的“先蚕娘娘庙”。西阴村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半个蚕茧化石。

     风后和嫘祖,这两个与黄帝有直接关系的传说人物,在河东这块宝地上建立起来的功业,从政治、军事、农桑等不同的方面,客观地证明了河东地区曾是黄帝进行重要活动的区域,他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自己不朽的功业。

     黄帝与蚩尤曾在河东进行过激烈的战争。黄帝与蚩尤之战,历来被史学家认为是争夺天下的主宰权,即所谓的“帝 位”。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蚩尤的反叛行为引起战争。黄帝杀死蚩尤之后,各路诸侯便尊奉黄帝为天子。也有人提出了一种新观 点,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衣、食就四处寻找丰盛的水源、草原、牧场、山林,以便进行狩猎和农耕。氏族经常迁移,并为争夺自然资源产生纷争,各个有着共 同利益的部落就结成联盟,以求得压倒对方的优势。黄帝与蚩尤之战,就是两个氏族部落,为开辟中原优厚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纷争,而且极可能就是为了争夺“盐” 这一特殊的、当时在人类生活的空间里还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即为了得到和控制运城盐池。因为在那个时期,运城盐池是在黄帝部族的占据和控制之下,而居住在 东方的东夷族首领蚩尤活动区域里,当时还没有发现盐业资源,盐的供给是困难的。蚩尤为了得到部族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食盐,便向黄帝对运城盐池的控制权 提出挑战,从而引起战争。因为在那个时期,对于一个部族来说,自然资源中的谷物、水源……是广泛存在的,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而惟有盐业资源却是不可选择地 仅仅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地域。在科学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地下的盐业资源和海水中的盐业资源还不能供人类使用的情况下,表露于地面上能够依靠天日曝晒就能成盐 的运城盐池,便不能不被各部族注目。而运城盐池在黄帝部族的控制之下。对黄帝部族来说,这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富。当时,蚩尤部族凭其强悍之势,诉诸武力, 引起一场为争夺运城盐池的盐业资源的战争,这是完全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

     黄帝对蚩尤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和他占有并控制着盐池,从而得到各部族的支持有直接的关系。黄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更牢固地控制了盐池;同时,在诛灭他的强大对手之后,也更巩固了他的势力,确立了他的“帝位”。黄帝与蚩尤等部族的多次战争,其结果不仅仅是使黄帝牢固地继续控制盐池,得到和巩固了“帝位”,更为重要的是使黄帝部族与其他部族得以融合,从而形成了在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而各部族的融合,

才把黄帝推到“华族始祖”的崇高地位。运城盐池在中国原始部族的大融合和华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其文化功绩是辉煌灿烂、光照千古的。

      3 尧、舜、禹建都河东与运城盐池

     传说,尧、舜、禹都曾在河东地区建立他们的都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三代贤王的都城所在地,以平阳距离运城盐池最远,约140 公里;蒲坂约为60公里;安邑(禹王城)约为20公里。这三个地方都靠近运城盐池。虽然,这些还属于传说中的帝王所建之都城,不过是部族聚居的中心地罢 了;但是,就他们率领部族聚居于运城盐池附近,并建立部族活动中心这一事实来看,利用运城盐池天然优越的食盐资源,促使部族的凝聚、发展、壮大和强盛,这 应该说是合乎情理,合乎历史发展本来面目的。

     在 原始公社时期,物质极为贫乏,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运城盐池盛产食盐,人们食用皆仰给于运城盐池。占有这笔物质财富的部族的经济应该是最为发达的。一方面可 以促使本部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食盐作为部族间交换的手段,从而起到吸引其他部族,甚至导致其前来依附的积极作用;这就成为尧、舜、禹走上部族盟主 地位,先后在河东一隅立国建都之本。如果运城盐池不在河东,尧、舜、禹在此建都就要置疑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也可能会是另一种脉络。

由于尧、舜、禹先后建都河东地区,帝王都城所在地为中,所以叫做“中国”。最初称为“中国”的就是河东地区,即“中国”一词源起于河东地区。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都安邑,继之建国的商王朝,

殷都河内,随后建立的周都河西。这三个王朝的国都,大都距离运城盐池不很远,位于消费运城盐池食盐的地区。

    由此,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兴起于运城盐池附近;其“直根”在运城盐池这一得天独厚的盐业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