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池(运城盐池)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古河东地区。它南临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仰太行,西望大河;东西长,南北狭,周围高,中间低,形状好似一个天然的浴盆,又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
解池是河东大地上一颗历史悠久的璀璨明珠。
在远古时期,它被称为“盐贩之泽”,后世又被称为“(gǔ古)池”、“河东盐池”、“解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这里出产的盐曾名苦盐、颗盐、大盐、解盐、河东盐,并延用至今。
一 解池神奇的传说
在运城盐池的百里盐滩上,流传有许多优美的、想像丰富的关于盐池形成的神话。
神牛造盐池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无论是在天宫,还是在人间,盐都非常稀缺,金贵。天宫里有一头神牛,把玉皇大帝的盐偷吃了,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大发雷霆,就把神牛贬到 人间来,让牛受苦受难。神牛来到人世间,先后去过中原大地、江南水乡、塞外高原,想寻找一个地方,为人类造一个盐池,但是,它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人们的理 解,因而到处碰壁。那里的农人、渔夫、牧民,都不愿意让它占据他们的农田、湖泊或牧场造盐池。后来,神牛来到了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这里的山民对它十分欢 迎,愿意让它落脚;于是,神牛就卧在中条山下,躯体化成了一个盐湖。神牛像希腊神话中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堂盗得火种带到人间造福人类一样,从天宫将盐带 到了人间,自我牺牲,造福人类。
蚩尤血化卤水
传说中的蚩尤是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的首领。蚩尤兄弟众多,不安于在东方,便到中原的黄河流域来与轩辕黄帝争斗。黄帝得到玄女授予的兵法,在中冀阪泉这个地方 把蚩尤打败,并将他杀死,而且把他的躯体支解了。他的血液流入运城盐池,化成卤水,卤水可以晒成盐,供世世代代的人食用。由于蚩尤的躯体被支解,所以,其 地便得名为“解”,就是现今的山西解州。在运城盐池东南边有一个蚩尤城,传说是蚩尤的葬处,那里有蚩尤冢。蚩尤城现名为从善村。
走出神话的氛围,进入科学的殿堂,才能探知运城盐池形成的真正原因。远在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的作用,在现今中条山区发生大面积的地层沉陷运 动。这次地壳变化,向北波及到峨嵋岭,向西延伸到陕西朝邑、富平一带,构成了盐池原始湖泊的雏形,并沉积了很厚的淤积层。到新生代第四纪初,又受到新的地 壳变化作用,中条山发生垂直升降运动,有的地方凸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使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形成狭长的陷落地带,盐池从此便形成了。由于盐池位于这一 凹陷地带的最低处,所以,每遇山洪暴发,大水直泻而下,形成天然水湖,湖水里含有大量的钾盐、石灰盐、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这些盐类与早期的淤积层相结 合,经过长期蒸发,盐类沉淀,结成很厚的盐层;后来,又由于地壳不断变化,盐层与池水融合,便形成了真正的天然盐湖。
在古代,运城盐池的幅员较广,是由几个大小不等的盐池组成的,实际包含三个部分:东池。因为在安邑境内,处于几个盐池的东部,所以才称为东池。又因为在几个盐池中它的面积最大,所以,也称大盐池。它方圆约120里,是古代盐池的主体,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运城盐池。
西池。西池在东池的西部,解州境内,也称女盐泽、小盐池。西池是个咸水滩,因为水中含芒硝量大,所以今名硝池滩。它的面积约为东池的四分之一。西池在历史上 曾经产过盐,但是,大都是在东池生产受到破坏不能正常进行生产时,才在西池产盐;待到东池生产恢复正常后,西池便立即停产;到晚清以后就不再产盐了。
六小池。六小池是六个小盐池的总称。这六个小盐池名为:永小、金井、贾瓦、夹凹、苏老、熨斗。它们位于西池的西边不远处,面积都不大,总面积不到500 亩。六小池由于水质不好,条件差,所以平常年份也不产盐,和西池一样,多是在东池遇灾不能生产时才临时性生产晒盐,而且产量极其有限,质量也不好,东池生 产一恢复正常,它就和西池一样停产。到清代光绪年间,六小池便分别两次被彻底平毁,从此,六小池便成为历史的名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