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景氏文化 |
分类: 景氏文化 |
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今陕西临潼),著名东汉将领,名列汉光武中兴时云台“二十将”的大功臣。
少年时到长安游学,王莽时曾举四科,他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
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农历1月,为了躲避王郎的锋芒,刘秀被迫“北徇蓟”。然而此时蓟地的人心已倾向王郎,刘秀遣王霸招兵,只招来一阵耻笑。刘秀没办法,打算“南归”。刚刚投奔刘秀的耿弇表示反对:“今兵从南方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耿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刘秀的从属大约觉得这个小后生说话有点狂得不着调,不愿意北上。刘秀却很赞成这位年轻人的看法,称之为“北道主人”。
然而众人还没来得及上路,蓟城就发生了变故。宗室刘接“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刘秀一看情况不妙,连忙带人杀出了南门。乱军之中,耿弇与众人失去了联系,刘秀只好“晨夜南驰”而去,在河北地区过起了流浪生活。时值寒冬,刘秀一行“不敢入城邑”,饥寒窘困之状自可想见。从“冯异上豆粥”、“冯异复进麦饭”、绕阳城骗吃骗喝这些被正史大书特书的事迹来看,当时的刘秀混得的确惨了点……
就在众人“惶惑不知所之”的时候,命运出现了转机。当时河北地区大多都已降了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及都尉李忠、和戎太守邳肜表示忠于更始帝。刘秀获知此讯后,自是喜出望外,带着众人飞奔信都。在刘秀到达信都后,“邳肜亦自和戎来会”。当时许多人出主意让信都军送大家回长安了事,邳肜坚决反对,认为刘秀如果西归,“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信都兵“离散亡逃可必也”。刘秀觉得有理,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但两郡的兵力实在太弱,刘秀不得不想想出路。
当时有城头子路、力子都两股势力在山东河北地区颇有威名,而且他们名义上都归降了更始朝廷。于是,刘秀打算带兵投奔他们,任光却表示反对。刘秀曰:“你统共也没几个兵,不投人家咋办?”任光想了一下,给刘秀出了个主意:“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估计当时刘秀掂量了一下,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刘秀军“乃发傍县,得精兵四千人”。
接着,任光又作檄文,诈称城头子路、力子都等人皆入刘秀麾下,以造声势。之后,刘秀军从信都开拔,先用疑兵吓降了堂阳县,后又攻下了贳县。此时,昌城人刘植聚兵数千人据昌城投靠刘秀,在王郎起事时“持节与从吏夜逃出城”的耿弇亦“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迎秀于育”。刘秀军继续扩大战果,攻下了宋子、下曲阳等地。此时刘秀军已有数万人,大军北上,又攻克了卢奴。然而,此时刘秀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王郎。正在此时,“起兵附王郎”的 真定王刘杨被刘秀的说客刘植说服,这使得刘秀的势力迅速膨胀。坐镇真定的刘杨拥有十几万大兵,对刘秀的击败王郎至关重要。为了巩固这一联盟,刘秀娶了刘杨 的外甥女郭圣通,不但加强了与刘杨的联系,亦得到豪族郭氏的支持,一箭双雕。刘秀军继续开拔,连克元氏、防子等地。在进攻柏人时,遭到了王郎手下的郎将李 育顽强抵抗。
在此期间,刘秀的族兄汉中王刘嘉又给刘秀推荐来两员大将:贾复与陈俊;执法严明的军市令祭遵则被刘秀提拔为刺奸将军。
刘 秀攻不下柏人,遂引兵直奔巨鹿。路上,刘秀攻克了广阿。此时,从上谷赶来的耿弇大军前来广阿会师,真是让刘秀喜出望外。原来,耿弇离开蓟后,返回上谷,说 服了父亲耿况归降刘秀。耿况又派部将寇恂前去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彭宠同意。于是,耿况令寇恂、景丹、耿弇率领上谷军,彭宠令吴汉、盖延、王梁率领渔阳军, 两军合兵南下,似风卷残云一般,“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凡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凡二十二县”,来到广阿与刘秀相会。
此时,更始帝刘玄亦派来了尚书令谢躬前来征讨王郎,刘、谢遂合兵攻打巨鹿。战争进程并不顺利,在巨鹿太守王饶的抵抗下,巨鹿城“月馀未下”。就在这时,王郎派兵攻占信都,掏了刘秀的老窝。多亏“更始遣兵攻破信都”,形势才转危为安。刘秀连忙派李忠回镇信都,加强根据地的防守。这时,王郎又派手下将领倪宏、刘奉援救巨鹿,刘秀与之战,“不利”。多亏“景丹等纵突骑击之”,才使得刘秀军反败为胜。刘秀这是第一次见识边疆骑兵的厉害,不由得感叹道:“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
刘秀对景丹的赞扬肯定很明显:“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