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景氏文化 |
景才瑞 (公元1924~今),山西临猗人。著名地理学家。
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曾任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地理系讲师,教研室主任。1965-1966年 借调地质部西南第四纪冰川专业考察队任技术负责。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及该会长江分会副主任,该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地质 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科协委员,湖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北省旅游学会顾问,李自成研究会顾问,武汉市科协委员,武汉地理学会理事长,全国高师第四纪地质学教研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湖北省计委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合建的湖北省环境国土中心顾问,学术委员。1985年应邀去英国出席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1987年应邀去加拿大出席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大会,1989年应邀赴美国出席第28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交流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GeoJoural》。1991年应邀赴香港大学访问讲学,1993年应邀赴澳门交流访问,,1997年应邀赴台湾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1998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读交流学术论文。在第四纪研究方面,提出了新构造运动实际上为新地貌运动,第四纪地质学实际上为人生代地质学,第四纪的标志是冰川、黄土、古人类出现,第四纪的下限超300万 年;原生黄土是冰期时风成的,中国不存在热黄土;第四纪大冰期是人猿相揖别的外因,中国很有可能是古人类最早起源地之一。在地貌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地貌发 育的相关阶段学说,而具有活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相互交替的新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一般以干冷气候为特征的冰期与一般以湿热为条件为特征的间冰期相互交替的第四 纪气候变化的阶段性是地貌发育的相关阶段的两大支柱。在探索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方面,作了系统工作,报导了考察材料,从多方面论证了中国东部中低山地 有第四纪冰川作用。执笔撰写了"四川西昌螺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质"、"弄弄坪第四纪地层调查简报"。在李四光研究方面,倡导并组建了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主编出版了《李四光全集》、《李四光学术研究》。在教书育人方面,培养出20名硕士,编著6本书。200来篇文章,被学生誉为“治学良师人生楷模”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