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虑与近忧共存  车市寒冬来临?

(2015-05-11 21:50:08)
标签:

杂谈

聪明的上海大众些许早有预料,由自身发起的车市“官降”之战,推倒的不仅是稳定多年的车价多米诺骨牌,它更是中国车市集体入冬的“晴雨表”。

尽管“价给你,我愿意”活动已经持续了近一月,上海大众4月销量同比增长负5.6%,已难掩当下尴尬的现实:微增长常态化的中国车市,似乎已向寒冬踏入半只脚。

无独有偶,据乘联会公布的4月乘用车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一汽大众同比增长负16.9%、上海通用同比增长负16.7%、北京现代同比增长负0.8%、东风日产同比增长下降14.3%。

前十名车企,一半都处于负增长,且集中于主流合资品牌,这已不是个案。当乘联会4月最新产销数据出炉之际,不会有人对6.2%的同比增长而激动,更多的是对未来中国车市隐约的担忧。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数据背后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5年4月,全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610,038辆,同比增长6.2%。其中,轿车销量913,102辆,同比下降6.6%;SUV销量438,804辆,同比增长56.3%;MPV销量161,687辆,同比增长19.6%。

在另外五家销量呈正增长的车企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以及销售车型均为自主品牌的上汽通用五菱,4月分别以实现7.43万辆、6.78万辆和8.83万辆实现最为显著的增势。长安汽车同比提升40.4%,长城汽车同比提升41.8%,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33.4%。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不难看出,依靠自主SUV的长安和长城,明显站到了SUV的风口之上,而上汽通用五菱则占据了MPV的风口,三者对于中国品牌的翻身起到了代表作用。

乘联会认为,自主品牌的SUV相对高大威猛符合主流审美,合资的SUV部分车型风格轿跑跨界偏小众市场,加之合资企业的SUV产品线布局机会已经变成致命短板。因此,自主品牌SUV市场的优势仍能保持2-3年,这将是自主品牌发展的重大机遇。

早在3月底,笔者已触觉车市供需出现端倪:3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7.5%,比2月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3月份市场总需求指数为30.1%,环比下降7.7个百分点。

纵观部分车企集体官降背后,车市需求增长势头步步衰退,大部分车企的产能过剩,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已成不争的事实。

当前困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各汽车厂商2015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20%,达到5000万辆。但2015年的新车销售预计为2500万辆,同比仅增长7%,在中国市场因供给过剩造成的价格下降已经开始。

2012年,全球对汽车投资的约60%集中在中国。据了解,从决定投资建厂到投产需要约3年时间,正是当时的投资判断导致了现在的产能过剩。而目前仍有在建的一些工厂,未来一旦扩产,如果按照当前车市的增长速度,生产的产品又将何去何从,令人心生疑问。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昨日下午5时,央行突然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

这是继2015年3月第一次降息之后,年内第二次降息。种种迹象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消费者购车的需求突然变得小心翼翼。

南方基金随即点评,降息一方面降息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一些利率敏感型行业,如房地产、汽车、基建、一般工业等,提高这些行业盈利能力。对于当前的汽车4S店来说,资金链被大量提车完成销量目前所占据。面对高企的库存以及需求低迷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只能通过降价放血来实现资金周转,这已常态。

从一份全国4S店最新市场报告可以窥见,随着新车销量缓慢增长,4S店扩展放缓。截止2014年底,全国有近25000家4S店,4S店增长在5%上下浮动。

这份报告还指出,近4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盈利方面不但不及成熟市场,更惨的是2014年近4成经销商月度平均库存系数>2,7成经销商亏损。

在关键的KPI上,中国市场经销商毛利率为10%。同时,汽车销售78%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普通商贸零售业,流动负债占比高,存在更高的偿债风险。

在盈利能力指标上,201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汽车销售及服务销售毛利率为6.4%,远低于商贸零售的20.7%。2012年后尽管二者的净利率已经基本相当,总资产收益率更是远低于普通商贸业,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远低于商贸零售。

据一份2014年经销商对供应商调查报告显示,29%的经销商表示近三年均亏损,55%表示新车销售不盈利,61%经销商表示出现价格倒挂,74%表示车企搭售滞销车型、强行压库……

一位上海大众经销商告诉笔者,厂家的考核由原来的各单车销量考核变为只考核销售总量。但由于近千万资金用于提车,所以销售价格倒挂,上百万的亏损令人心痛。

审视当下

除了联袂上演的“官降”,部分厂家与经销商几乎逢周末就举行的各种促销活动,让客户眼花缭乱和疲倦之后,也似乎带有“杀鸡取卵”的意味。

盲目地追求销量,集中提前消化意向客户,在原有销量基础上未能形成新的增量,反倒造成活动后期很长时间客流与订单的空白期,这样的活动有没有意义更加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由产能过剩、环境下行、需求降低等一系列因素引发的车市惨淡与逐渐升温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五月极有可能成为“黑五月”,降价潮续集可能上演。这不禁让人充满了思考与忧虑,这也是每一个汽车人需要抛开浮华表面,值得深度思考的东西。

想必,长期且持续的车市白热化竞争和新一轮的淘汰赛,或许才刚开始。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远虑与近忧共存 <wbr> <wbr>车市寒冬来临?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