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人吃汤团

(2022-08-09 07:31:35)
标签:

汤团

黑洋酥汤团

鲜肉汤团

宁波汤团

水磨糯米粉

分类: 水墨.江南
上海人吃汤团
(原文发布于2009-10-07 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临近过年,王琦瑶在炉边用一盘小磨磨糯米粉。她前一夜就将糯米泡上,这时米粒就胀得很鼓。萨沙自告奋勇往磨眼里舀米,半勺水半勺米的。毛毛娘舅摇磨,王琦瑶则用石田春芝麻,严师母什么也不做,只在嘴里发指令。房间里洋溢着芝麻的香气,恨不能立刻就进嘴的。这时,萨沙体味到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这种人生是螺丝壳里的,还是井底之蛙式的。它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
多么经典的场景:家庭自制水磨粉和黑洋酥。老早的上海,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汤团的。
将猪板油一层层的撕开,去除板油里的筋。芝麻不能用磨子磨,容易出油,必须炒熟后,细细地舂,再与糖和猪油混合均匀,搓成玻璃弹珠大小的馅芯。
用石磨磨出的浆水,沉一沉,使用前取一些,布袋吊起沥干,隔日就可以做汤团了。水磨粉一次不宜多做,做多了可以浸泡在水中,但每天要换水,否则很快就泛红变质了。水磨米浆的水合性较好,容易成团,面皮延展性好,煮时皮不破,不发生淀粉沉淀。如果用干燥米粉加水成团就会差很多,汤水也浑浊。可以用沸水揉粉,加强粉团的水合性。
现在生活是方便,超市里可以买到现成的速冻汤团,也再也没有人去体会那样的手工劳作,虽然算作是历史的进步,却少掉很多乐陶陶的情趣。何况,多数速冻产品实在不好吃,一口咬下去,一团面疙瘩,芝麻馅不流沙,猪油放得少,都不烫嘴了。

上海人吃汤团
上海人吃汤团,北京人吃元宵,全国各地都有这种象征团圆的糯米馅儿点心,并冠以不同名目。然,南北制作方法不同。北方的元宵是以馅料为核芯,在盛满糯米粉的扁筐里摇晃,滚雪球一样滚上糯米粉,形成外皮。南方的汤团是像做包子似的,需要磨粉和面,用湿糯米粉皮将馅料包入其中。
冬至夜,年初一的早上,正月十五,上海人是要吃汤团的。
最有名的要算猪油黑洋酥汤团,俗称宁波汤团。因为上海老移民中,浙江宁波人居多。于是,宁波年糕和宁波汤团便成了上海的过年传统。宁波汤团小巧精致,皮薄如纸,色如脂玉,汤清如泉,咬一口,滚烫的甜芝麻馅流沙般溢出,和着油润细腻的糯米,直直地滑入口腹。
上海本地人的汤团,个头会更大一些 - 此处打住,外地朋友要糊涂了:上海人不是本地人?
解释起来,必须回顾上海历史: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上海的,在上海被称为“本地人”,他们的饮食菜肴为“本帮菜”,语言为“本地话”。而上海开埠之后,以租界为中心建立的上海市区,以及来此定居的移民,被称为“上海人”,他们的饮食菜肴为“上海菜”,语言为“上海话”。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移民,被称为“新上海人”。
我家就是在上海开埠后来上海讨生活的浙江移民,经历几代之后,成了正儿八经的“上海人”。上海人相互之间问哪里人,则报的是各自的祖籍,比如阿拉宁波人、苏州人、常熟人....而上海本地人则回答:吾伲本地人。没有人会说自己是上海人。只有上海人离开上海去外地时,被问起家乡,才会说自己是上海人。
上海七宝老街的汤团店,卖的就是上海本地的大汤团。大汤团大到什么程度?我这样的,两个就塞足了。有鲜肉的、黑洋沙的、花生的、枣泥的、豆沙的.....比较奇怪的是:全都在一口锅里下。我欢喜一只咸的,一只甜的。煮汤团的师傅夸口,说他从来不舀错的。汤团是靠外形来区分的,有圆的,有一头尖的,两头尖的.....以此区分。
上海人吃汤团
黑洋酥汤团还比较好操作,将馅料搓成团子,然后再包上糯米皮,皮要薄而均匀。而肉馅呢?笨手笨脚的人,只好把肉馅做成肉丸子,冻得邦邦硬,然后再用糯米粉皮子包起,这操作容易多了。皮很薄,还可以多包进去40%的肉。
馅料好吃,肉一定要新鲜,要刀剁,不要绞碎的。我们家的肉馅不太多放肥肉。我小时候肠胃不好,经不了大油水,我姆妈会在肉馅里加田鸡肉和虾仁,以替代肥肉。至于肉馅里的汤水,这问题我N年前就搞定了。我们家没有肉皮冻。高汤加上吉利丁,等凝固了,切碎拌入肉馅,想要多少汤,就有多少汤。Easy!
吃的时候一咬一口汤,当心会烫到嘴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桂花糖年糕
后一篇:麻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