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油蹄髈

标签:
走油肉走油蹄髈董肉走油膨化 |
分类: 工笔.上海 |

我也曾写过《虎皮蛋》, 也叫“炸蛋”。和“虎皮肉“、“虎皮凤爪”一样,将材料经油炸一遍,表皮起泡发松,呈现虎皮似的皱褶。炸过的蛋皮,更入味。而炸过的肉皮,软而不散,糯而有形,肥而不腻,色泽光亮。
走过油的五花肉,切薄片蒸制后就是“走油肉”。而同样方式制作的蹄髈,那就是“走油蹄髈”。
说到蹄髈,以前菜场有卖剥皮蹄髈的。上海人不会买,蹄髈就是要吃皮,剥了皮的蹄髈,洋盘了。蹄髈走油么,顶好吃了。
先起个大锅,笃蹄髈。不晓得什么是“笃”?就是“煮”啦,火候保持在半开不开,似开要开的程度,微沸的水声,嘟嘟嘟的,上海人称之为“笃蹄髈”,笃笃定定地笃蹄髈。笃蹄髈的时间长短,根据蹄髈的大小,笃到可以用筷子可以戳入的程度,捞出来。笃蹄髈的时候,要注意翻动。蹄髈皮贴着锅底,火太大容易粘连,那就破相了。
蹄髈捞起,汤水另作它用。沥沥干,擦去水分,稍微干燥后,把蹄髈下到大油锅里去炸,也就是“走油”。走油的过程稍微有些恐怖,小姐太太们,脸面手臂的防护可要提前做好了。一顿噼啪乱响中,把蹄髈皮炸到褐黄微焦的程度,期间要多翻几次面,保证边边角角都炸到位了,表皮呈现一层细小的泡。同时准备一锅冰水,炸好的蹄髈投入冰水,嘶拉嘶拉声中,完成走油的全过程。我真是表示怀疑,这么轰轰烈烈的过程,居然是纤柳弱质的董小宛所研发- 这哪里是秦淮香艳,完全是江湖女汉子的果断与英勇。
接下来,就是入味的问题。蹄髈体积大,内部很难入味。可以用剪刀探身进入,剪开蹄髈肥厚的肌肉组织,把蹄髈“拆”散,但不要剪断蹄髈的皮。这样可以减短烧煮的时间,入味,却不影响整体的美观。
笃,炸,拆,走到最后一步,就是烧。无非是生抽、老抽、料酒、糖、八角、桂皮、葱姜的调味,分次加上适量的水,来炖烧蹄髈,使之软糯入味。但要记住两点:一是糖要稍微晚一点放,最好用冰糖;二是要不停地用汤勺捞起料汁,从上至下地淋浇蹄髈,需要十二万分的耐心。反复之间,汁水稠厚了,走油蹄髈也就烧好了。别急着吃,等到第二天再回锅一下。一夜的等待,会令蹄髈的味道会更均匀,更浓郁。
热好的走油蹄髈,刚放上桌,领导嗞啦一筷子撕掉半张蹄髈皮。我一个白眼翻过去:吃货,悠着点~ 春天了,想想你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