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式叉烧vs苏式焖肉

(2019-12-18 02:56:32)
标签:

日式叉烧

焖肉

苏式焖肉

焖肉面

分类: 写意.他乡

日式叉烧vs苏式焖肉

叉烧是一块名满中华的肉,半肥半瘦,酱过后烧烤制成。广东地方的父母经常以“生嚿叉烧好过生你”来责骂子女不孝。当地,常被用来骂人的食物还有:水鱼,粉肠,蛋散。。。。听苏州人吵架起腻,听四川人吵架酸爽,那么听广东人吵架,真的好饿哟。

然而,日式拉面里受人欢迎的叉烧却不是粤式叉烧,而更接近我们江浙地方的焖肉。我曾在2012年写过博文《焖蹄与焖肉》,着重描述了焖蹄的制作,对于焖肉仅是一笔带过。乘此机会,写个简化版本的焖肉/日式叉烧制作。

焖蹄是猪蹄髈做的。焖肉和日式叉烧的选料主流是五花肉。但就我经验而言,不必拘泥。现代人吃肥肉比较少,根据口味的变化,也可以改用猪的其它部位,比方大块的猪臀肉。但无论如何,肥瘦必须夹杂存在。这是选料方面的讲究。肉太瘦,缺乏足够的油脂,焖肉则不够香。

将大块肉在热水中汆片刻,洗去浮沫,并用绳绑扎成型。这种绑扎技术,常见于西人的各种烤肉经,用以大块的牛排或羊肉,在加热过程中不会随散,维持较好的形状。然后用热油煎上色,待用。

取一口铸铁锅或砂锅,不要太大,口径正好能放入扎肉。加入大量的水,投入葱节,生姜,糖,盐,酱油,半枚八角茴香,小根桂皮,以及其它你所期待口味的调香料。水面至扎肉的2/3处。加盖煮开后转中小火,并保持水面微微沸腾。每15分钟翻面一次。一小时后熄火,焖一小时。重煮开后转中小火,继续半小时至一小时(视肉块大小)。熄火后焖至常温。火候的问题,因为各家锅具不同,应做相应调整。我习惯用LeCreuset铸铁锅,其良好的保温性最适合焖肉。取出扎肉,保鲜膜包严后,冰箱冷藏过夜,等待扎肉的油脂完全凝结。次日,将扎肉葱冷藏环境取出,用锯齿刀切片,冷藏待用。

苏浙的焖肉不是用来下饭的,而是用来下面的。必定是冷温上桌。我不敢说日式叉烧是我等中华料理的剽窃之作,但作为一块优秀的日式叉烧,吃法却和苏式焖肉“异名同工”:把切片的肉投到滚热的面汤里面,先压压底,等那油脂融化在汤水中,你再看,整块肉应该是没有肥肉的,但碗面却满是油脂的芬芳!这便是焖肉的诱人之处。如果还有肥肉存在,说明你没做到位,这就不是一块“成功的焖肉”。焖肉的肥肉层,在焖烧的过程中基本已经“氧”化,存在却是虚无,肉层之间只是半连半搭着。

热汤面中,一两块火候到位的焖肉,随着正确方法的打开,由此展现神妙的感官触动,在湿冷的冬日里,片刻便能化解那些熊孩子带给天下父母们的各种烦忧。

日式叉烧vs苏式焖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油焖大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