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较真的明朝人

(2014-02-10 07:50:32)
标签:

明朝人

尉氏派

二子

阮师简

之父

分类: 漫卷诗书

较真的明朝人

《明季闲谭》中国首部杂文体传记 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 出版

网购http://t.cn/8FyGBie

阮孚(278326),字遥集,阮咸之子,阮籍之孙。《阮氏宗谱》则载:“八世,孚,字遥集,赐爵南安侯,除镇南将军,转吏部尚书。除都督交、广、宁三州剌史,假节钺。生晋永熙元年,卒升平庚申。配胡氏、王氏,侧室张氏、纪氏项氏,立兄瞻次子明为嗣。”阮孚之父阮咸,《阮氏宗谱》载:“七世,咸,字仲容。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配王氏,继配鲜卑夫人,二子瞻、孚。” 阮孚,即为阮咸与鲜卑夫人所出,“其姑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而以字焉”。不愧是文化世家,名字都是有出处的!

至于阮枞江与阮晋卿,仅仅是李总理重点强调的两个阮氏名人而已。阮晋卿,字师简,清康熙《桐城县志》明确记载其为“宋末解元” 。“解元”,就是全省第一。光绪续修《阮氏宗谱》及其他非权威资料称,阮晋卿宋绍定三年(1230)夺得解元,咸淳元年(1265)又中了进士,但未做官。解元考中进士,可能性当然很大,但《桐城县志》及宋代进士名录中并无阮晋卿。阮晋卿作为𠙶山阮氏第一个由科举取得功名之人,很为族人看重。

《阮氏宗谱》记载的阮晋卿

阮晋卿墓位于𠙶山北麓,阮家享堂东侧乌龟驮碑地,坟冢已陷落。今存墓碑,高 2,宽1.2,碑文中只有“宋解元晋卿阮公之墓”诸文尚可辨认。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兵渡江强其士,阮晋卿“拂衣入山不食而卒,葬𠙶山村大来岗。子阮雪堂痛父志而作铭,戒子孙不得仕”,冢后墓碑镌刻《墓训》。方学渐《迩训》载:“阮晋卿宋季举解元,宋亡,不仕。将卒,戒子孙不得读书为将吏。故终元代,阮氏无为诸生者。”方学渐(15391615)出生于“天下第二名门”,是明代的著名学者,以阮、方二氏世戚关系推算,比阮鹗低一辈,对阮氏比较了解,言当可信。他的记述不止说明阮晋卿未获进士,更道明了𠙶山阮氏其后长期无人显于仕途的原委。

李春芳手迹

阮鹗基本上是李总理的学兄,比总理只高一届(当然,那时一届是三年)。至于平时嘛,应该是哥们,两家平时关系挺近。要不,总理别说给他写墓志铭,就是题个字,都不一定。至于李总理,他亲自给阮大哥撰写纪念文章,肯定是阮鹗子孙绝求情,说不定还收了人家一篮子鸡蛋。绝对不会是总理大人闲得蛋痛,觉得自己文笔好,名气大,来一篇,心里想挣点稿费花花,弄好后说:小阮哇,我有新作,是为你家大人量身定做的,拿回去用吧!

常理而言,李总理的资料信息当是阮家人提供的,不是网上搜出来最后随便粘贴的。而老阮家的人也不会信口开河,拿个虚假信息,害李总理乱写一气,逗自家的老祖宗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资料本来便是阮鹗自己亲自提供的——老阮毕竟大几岁,觉得自己跟总理很近,请他写个墓志铭,将来一准是国家一级文物。当然,请出皇上来写,好像没人敢开尊口。

人没死,就把墓志铭准备好,也算正常——活着的时候就买好棺材,都常见。当然,我说的是古时。现在人还没死,就买个骨灰盒先装装茶叶的,好像没有听说过。

李春芳行书扇面

总之,李总理的指示应该是完全正确的。而阮枞江,应该是地道的枞阳人,而不是南下的部队干部。前面说了,唐至德年前“桐城县”一直名唤“枞阳县”,而“枞”又是一条进入长江的河名,且与𠙶山相近。如果阮枞江是𠙶山阮氏始祖,也就是他是第一个到达𠙶山的阮姓人,那他来时一定是一个中青年,名啥字啥,爹妈叫给他取好了。相信他爹妈没那么神,儿子一出生,就知道长大会到哪扎根,将来儿子会到北京工作,就跟填出生证的人说我儿子取名“阮北京”。至于你有权贵身份,又紧随潮流,立志要将儿子培养成法国公民,儿子的出生证上,就填“阮巴黎”,古人可能想不到。

可以肯定,在明朝那会,阮氏族人是以阮孚为𠙶山阮氏开派初祖的。明清易代之际,这支阮氏族人遭受了战乱的重创,尤其是左良玉兵的血洗(后面将谈到),氏族中的精英阶层几乎丧失殆尽,桐城《陈州刘氏支谱》中亦有相关记述。详情如何,确实没有更多的白纸黑字。

宋代铜质执壶,枞阳县陈瑶湖出土

——这种历史中的文明劫痕,并不仅见于阮氏一族。王朝更替对地方文化的毁灭,枞阳方言或为一例:枞阳有个万能字“揹”(音:bēi),简化字作“背”(音:bēi)。“揹”是什么意思?枞阳人都知道,全世界都不知道!所以,这里多捡几条例句,因为释义不是太准——

揹哉:干的意思。哉,古汉语进化中的尾巴。

别揹:就是不要搞,不要拿,不要抢(不包括“不要偷”),不要开电视机,不要开电脑,不要修坏了的电饭锅,不要修漏雨的房子,不要扶跌倒的孩子,不要动不动就乱翻老子的东西,等等。

揹咯:很简单地搞一下。咯,语气助词。

怎么揹:无可奈何兼气急败坏,最终还是不得不干。

苦揹:精神可嘉,智商有限,方法欠妥,意志坚定,别人即使明知他实在不能胜任这份差事但又于心不忍去制止他。

会揹:态度和蔼,热情洋溢,投机取巧,八面玲珑,别人尽管明知他从来正事就是一事无成但仍然发自内心喜欢他。

瞎揹:乱搞,也不一定是乱搞,反正都是值得否定。

揹不来:知识全无,技能低下,无从下手。

揹上揹下揹过来揹过去揹个七六八十回揹么逼:折腾。

揹水:人工挑水,机械引水灌溉。

揹菜:菜地里生长的蔬菜,仔细采摘,细心分捡,清洗干净,直到下锅之前的各种手工活。

揹咯:干净、利落而又态度坚决地发生两性行为……

光绪续修《阮氏宗谱》衍白云公编订十干字号次第说

方言作为语言化石,也是文化等高线,见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与悲哀。地方语言的进化不足,以贫乏的词汇表达丰富的概念,标志的是地方文化的实质性退化。地方如此,氏族莫不如此,文明劫难,没有哪个氏族或能幸免。《阮氏宗谱》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很可能在将𠙶山阮氏始祖弄混后,又将𠙶山阮氏宗派与陈留尉氏宗派弄混,以为阮枞江即是阮况,从而弄出了两个“阮况”。继道光年之后,𠙶山阮氏大宗派于光绪年间重修了《阮氏宗谱》,在这个能见的阮氏族谱中,又以阮孚之子作为迁桐𠙶山的阮氏始祖,故事与阮枞江如出一辙。该谱《衍白云公编订十干字号次第说》称:“按雪堂墓训,粤稽八世祖晋南安侯遥集公世子德明公𠫭军至舒,因家于𠙶喭墓虬冈,煌然有典。传至唐征南大将军三十世祖枞江公,宅兆在𠙶,爰逮今兹,称大宗,特冠居甲,又何疑焉?”究竟何因再出此说,不得而知。枞阳当今的一些史志,又疏于考证,只从旧《阮氏宗谱》照本宣科。

明代玉雕臂搁

𠙶山阮氏一脉,真实的家史是:伯元为中国阮姓始祖,阮况为陈留尉氏派阮姓始祖,阮孚为桐城𠙶山阮氏始祖。阮大铖的祖宗,早在晋末即迁𠙶山,而不唐末,两者在时间相差了五、六百年,到阮大铖时已是1300多年,到现在近1700年——历经无数朝代,这个氏族繁衍至今已属不易!在明代这个家族重新崛起之前,最早的名人是阮枞江、阮师简,至于阮枞江是否名况,不得而知。可惜的是,这个文化世家并未生生不息,明亡之后长期归于沉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