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叙要
标签:
安庆府直隶州凤阳府江南省宁国府文化 |
分类: 文史考虑 |
安徽省:明南直隶,顺治二年(1645)改置江南省,十八年(1661)以江南省西部置。
省寄治江苏省江宁府,乾隆二十五年(1760)徙治安庆府,咸丰三年(1853)徙治庐州府,同治元年(1862)复
治安庆府。
--------------------------------------------------------------------------------
安徽巡抚: 顺治元年(1644)设操江巡抚,兼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五府、广德州,驻安庆府;
康熙元年(1662)改置安徽巡抚,停操江事务;
嘉庆八年(1803)兼提督事务。
安徽布政司:顺治二年(1645)设江南布政司左布政使,驻江宁府;十八年(1661)领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
太平、池州、宁国、徽州九府、徐、滁、和、广德四州;
康熙五年(1664)改领安徽全境;六年(1665)更名安徽布政使;
乾隆二十五年(1760)移驻安庆府。
安徽按察司:康熙三年(1664)设江北按察司,驻泗州;六年(1667)改设安徽按察司,移驻安庆府;
宣统二年(1910)改设安徽提法司。
--------------------------------------------------------------------------------
皖 南 道:清初置池太道,驻芜湖县,领池州府、太平府;
康熙元年(1662)安庆府、滁州、和州来属,更名安池太道,移驻池州府;六年(1667)复徙治芜湖县;
九年(1670)置徽宁道,驻徽州府,领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州;二十一年均裁;
雍正十一年末(1734)置安徽道,驻安庆府,领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
十二年(1734)移驻芜湖县;
咸丰三年,加按察使衔;五年(1855)安庆府另属,更名徽宁池太广道(慈僖太后的老爸就当得这个官),移驻宁国府;
同治四年(1865)移驻芜湖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安庆府来属,更名皖南道。
皖 北 道:康熙九年(1670)置庐凤道,驻凤阳府,领庐州府、凤阳府;
雍正二年(1724)增领颍州/颍州府、 亳州、泗州、六安州; 十二年(1734)滁州、和州来属; 十三年
(1735)亳州降;
咸丰五年(1855)安庆府来属;
同治四年(1865)安庆府、庐州府、滁州、和州另属,更名凤颍六泗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庐州府、滁州、和州来属,更名皖北道。
安庐滁和道:同治四年(1865)置,驻安庆府,领安庆府、庐州府、滁州、和州;
光绪三十四年(1908)裁。
--------------------------------------------------------------------------------
注:清代将冲繁疲难四字考语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按照雍正时的解释是: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县的等第高,字数就多,反之,字数就少。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县称为“最要”或“要”缺,一字或无字的县称为“简”缺,三字(有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三种)为“要”缺,二字(有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六种)为“要”缺或“中”缺。
--------------------------------------------------------------------------------
安庆府:冲繁难,首府。
怀宁县:冲繁难,倚郭。
桐城县:冲繁难。
灊山县:冲繁。
太湖县:冲难。
宿松县:冲难。
望江县:简。
安庆府:冲繁难,首府。
怀宁县:冲繁难,倚郭。
桐城县:冲繁难。
灊山县:冲繁。
太湖县:冲难。
宿松县:冲难。
望江县:简。
--------------------------------------------------------------------------------
庐州府:冲难。
合肥县:冲繁难,倚郭。督粮通判、县丞均驻待考。
舒城县:冲繁。
庐江县:简。
巢 县:简。
无为州:繁疲难。
庐州府:冲难。
合肥县:冲繁难,倚郭。督粮通判、县丞均驻待考。
舒城县:冲繁。
庐江县:简。
巢 县:简。
无为州:繁疲难。
--------------------------------------------------------------------------------
凤阳府:冲繁疲难。
凤阳县:冲繁疲,倚郭。县丞驻溪河集。
怀远县:疲难。
定远县:冲繁。
凤臺县:繁疲难。雍正十一年(1733)析寿州置县,治寿州城(城东北偏);同治四年(1865)徙治下蔡。
寿 州:繁疲难。府通判驻县。
宿 州:冲繁疲难。嘉庆七年移宁国府同知更名凤颍捕盗同知驻南平集,州判同驻南平集。
灵璧县:冲繁疲难。明属宿州,顺治二年(1654)直属府。宿州州同驻双兴镇。
临淮县:乾隆二十年(1755)省入凤阳县。
凤阳府:冲繁疲难。
凤阳县:冲繁疲,倚郭。县丞驻溪河集。
怀远县:疲难。
定远县:冲繁。
凤臺县:繁疲难。雍正十一年(1733)析寿州置县,治寿州城(城东北偏);同治四年(1865)徙治下蔡。
寿 州:繁疲难。府通判驻县。
宿 州:冲繁疲难。嘉庆七年移宁国府同知更名凤颍捕盗同知驻南平集,州判同驻南平集。
灵璧县:冲繁疲难。明属宿州,顺治二年(1654)直属府。宿州州同驻双兴镇。
临淮县:乾隆二十年(1755)省入凤阳县。
--------------------------------------------------------------------------------
颍州府:繁疲难。明颍州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十三年(1735)升府。
阜阳县:繁疲难,倚郭。雍正十三年(1735)以颖州本辖置县。府通判、县丞同驻王家集。
颍上县:疲难。
霍邱县:繁疲难。明霍丘县属寿州,雍正二年(1724)改属直隶州;三年(1725)更名。
亳 州:冲繁难。明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十三年(1735)降属府。州同驻丁园寺集。
涡阳县:冲繁难。同治三年(1864)析阜阳、亳州、蒙城、凤阳府宿州置县。
太和县:繁疲难。明属颍州,雍正二年(1724)改属亳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复属府。
蒙城县;繁疲难。明属寿州,顺治初改属亳州;雍正二年(1724)属亳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阜阳县:繁疲难,倚郭。雍正十三年(1735)以颖州本辖置县。府通判、县丞同驻王家集。
颍上县:疲难。
霍邱县:繁疲难。明霍丘县属寿州,雍正二年(1724)改属直隶州;三年(1725)更名。
亳 州:冲繁难。明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十三年(1735)降属府。州同驻丁园寺集。
涡阳县:冲繁难。同治三年(1864)析阜阳、亳州、蒙城、凤阳府宿州置县。
太和县:繁疲难。明属颍州,雍正二年(1724)改属亳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复属府。
蒙城县;繁疲难。明属寿州,顺治初改属亳州;雍正二年(1724)属亳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属府。
--------------------------------------------------------------------------------
徽州府:繁疲难。
歙 县:繁疲,倚郭。
休宁县:繁疲。盐捕同知驻屯溪。
婺源县:繁疲。
祁门县:疲难。
黟 县:简。
绩溪县:疲难。
歙 县:繁疲,倚郭。
休宁县:繁疲。盐捕同知驻屯溪。
婺源县:繁疲。
祁门县:疲难。
黟 县:简。
绩溪县:疲难。
--------------------------------------------------------------------------------
宁国府:繁难。
宣城县:繁疲难,倚郭。
宁国县:简。
泾 县:疲难。县丞驻查村。
太平县:疲难。
旌德县:繁难。
南陵县:繁难。
宣城县:繁疲难,倚郭。
宁国县:简。
泾 县:疲难。县丞驻查村。
太平县:疲难。
旌德县:繁难。
南陵县:繁难。
--------------------------------------------------------------------------------
池州府:冲疲。
贵池县:冲繁,倚郭。县丞驻碧湖村。
青阳县;冲难。
铜陵县:冲繁。池太分防同知驻荷叶洲。
石埭县:疲难。
建德县:简。
东流县:冲疲。
贵池县:冲繁,倚郭。县丞驻碧湖村。
青阳县;冲难。
铜陵县:冲繁。池太分防同知驻荷叶洲。
石埭县:疲难。
建德县:简。
东流县:冲疲。
--------------------------------------------------------------------------------
太平府:冲。
当塗县:冲繁,倚郭。池太分防捕盗同知、县丞同驻待考。
芜湖县:冲繁。
繁昌县:简。
当塗县:冲繁,倚郭。池太分防捕盗同知、县丞同驻待考。
芜湖县:冲繁。
繁昌县:简。
--------------------------------------------------------------------------------
广德直隶州:繁难。
本 辖:州判驻誓节渡汛。
建平县:繁难。
滁州直隶州:冲繁。
本 辖:
全椒县:简。
来安县:简。
和州直隶州:繁疲。
本 辖:州同驻当利浦。
含山县:简。
六安直隶州:繁疲难。明六安州属庐州府,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
本 辖:
英山县:简。
霍山县:繁难。
泗州直隶州:繁疲难。明泗州属凤阳府,康熙十九年(1680)州城圮入洪泽湖,寄治盱眙县;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 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省凤阳府虹县入,徙治旧虹县城。
本 辖:州同驻双沟镇,州判驻半城镇。
盱眙县:疲难。
天长县:疲难。
五河县:疲。明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改属直隶州。
虹 县:明属凤阳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省入泗州直隶州。
广德直隶州:繁难。
本 辖:州判驻誓节渡汛。
建平县:繁难。
滁州直隶州:冲繁。
本 辖:
全椒县:简。
来安县:简。
和州直隶州:繁疲。
本 辖:州同驻当利浦。
含山县:简。
六安直隶州:繁疲难。明六安州属庐州府,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
本 辖:
英山县:简。
霍山县:繁难。
本 辖:州同驻双沟镇,州判驻半城镇。
盱眙县:疲难。
天长县:疲难。
五河县:疲。明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改属直隶州。
虹 县:明属凤阳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省入泗州直隶州。
--------------------------------------------------------------------------------
“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前一篇:明清传奇的党人心态
后一篇:历代宰相名称和职权简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