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文/蓝紫木槿
陈舜英字佩玉,溧阳人,名夏第三女,在顺治八年适桐城方中通。中通为方以智长子,以智遁迹岭表,妻潘翟万里追寻,舜英辍食泣涕,迎姑返桐,人咸称之。通诗书,常与李氏姑方御唱和,时时就正于姚祖姑方维仪,年岂是七卒。撰《文阁诗选》一卷,有中通姊方御序。清言娓娓,如叙家常,不作议论,才女也。诗亦超脱,惟触事兴悲,盖境遇使然。
忆大兄沈阳时老母尚滞都门
自到龙眠扫敝庐,辞家屈指四年余。鹡鸰有赋空伤别,鸿雁无情不寄书。万里关河今若此,半生词藻意何如?遥思白发燕山远,更忆辽阳尚倚闾。
木槿案:
鹡鸰:鸟,在中国文化中最早出现时即作为兄弟的象征.杜甫诗中就几次用到鹡鸰。如在其
《得舍弟消息二首其二》中:“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浪传鸟鹊喜,深负鹡鸰诗。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两京三十口,
虽在命如丝。”
送儿庚同就塾
吾儿刚六岁,今日便延师。膝下才离母,怀中早诵诗。功名知有分,学业可相期?屈指三年后,埙箎并奏时。(次儿丹器,少兄三岁。)
木槿案:
埙箎:埙与箎,喻兄弟:埙箎相应。《诗经•小雅》:“伯氏吹埙,仲氏吹箎”。
粤难作夫子被羁
世外犹遭难,人间敢惜生?
便捐男子血,成就老亲名。
君指天为誓,余怀刃是盟。
一家知莫保,不用哭啼声。
木槿案:
写到此,不禁慨叹,方家聚集了多少奇女子啊,不仅是方家的女儿,就连嫁到方家的媳妇,各个都是那般的出色!这一首将女作者那种大难临头而泰然自若,勉其夫以大节的大义凛然,抒发得浩然冲天,叫天下须眉羞愧难言。
“世外”指方以智出家,而“便捐男子血,成就老亲名”二语,最为显豁,即谓方中通决心以死为父辨诬,成就老亲的名节。此诗虽怀必死之心,亦有“一家知莫保”的绝望,但从容冷静,决无慌乱失色!
同二女夜坐有感
虚窗遥见斗牛横,携女同看夜景生。月上花枝风过影,霜铺茅屋雁来声。迢迢世路关山阻,寂寂城楼鼓角鸣。四壁萧然无一语,炉烟消尽泪盈盈。
寄寿夫子六秩
先人世好本相怜,倏忽婆娑六十年。惯我裙钗供典鬻,思君魂梦隔江天。一从遭难因多负,又为逢灾结数椽。荼蓼自来同味苦,萧条遥祝海云边。
十年岭外总心酸,云度风高日影残。流不尽惟儿女泪,悲无穷是室家寒。病投烟瘴身原苦,老客江湖路更难。慈母日来思万里,天南鸿便报平安。
牡丹
姚黄兼魏紫,都自宋州移。(去秋,儿正珠自宋州特移数种)却喜楼成日,(时复楼落成)刚逢花到时。栽临西牖外,开虑晚春迟。岂料知人别,先期含五枝。
木槿案:
姚黄魏紫:两种以姓氏为名的名贵牡丹花。姚黄,千叶黄花,出于宋代一户姓姚的人家;魏紫,千叶肉红花,出于五代魏仁溥家。宋欧阳修《文忠集》七二《洛阳牡丹记.花释名》:“牡丹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姚黄、牛黄、左花、魏紫,以姓著。”后用为牡丹佳品的通称。宋范成大《石湖集》三一《再赋简养正》:“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亦称“姚魏”。宋赵番《淳熙稿》十三《季春十有三日作》:“寂寂蕙兰非剩馥,纷纷姚魏扫残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