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情偶记
闲情偶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326
  • 关注人气:42,2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城悲歌——阮大铖考评(88)

(2007-11-23 20:55:09)
标签:

文学/原创

文化

美图

分类: 文史考虑
桐城悲歌——阮大铖考评(88)
(题图照片:今安庆赵朴初故居,明阮大铖安庆府第) 

桐城悲歌

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北接舒、庐,南濒长江,倚安庆而望南都。地理要冲之势,使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有明一代,兵火尤烈。明代开国之际,朱元璋部与元兵及陈友谅部,屡战桐城诸地;明季社会失控,地方民变不断,更遭张献忠部及清军蹂躏。依《流寇志》所载,明末的各支流寇中,张献忠部杀人成狂,残暴最甚,屠灭桐城鬼哀神泣,罪恶令人发指,较清军有过之而无不及,阮大铖时为痛心疾首,想来也只有那些无知历史的革命党,才敢妄谈苍生黎民。

阮大铖隐居家乡时,即切身的感受民变蜂之苦。对现实生活中的灾难深重,感触亦深。崇祯七年(1634)秋,在张献忠活跃马楚豫兵锋迫皖之际,黄文鼎、汪国华等攻破桐城县城,纵火抢劫。为平定这场民变,阮大铖毅然捐橐助饷,协官军予以镇压(详见康熙六十年刻本《安庆府志·兵氛》)。叶灿在《咏怀堂诗集序》中为记曰:“去年秋,里中遭二百七十年所未有之变,公毗裂发竖,义气愤激,欲灭此而后朝食,捐橐助饷,犯冲飚,凌洪涛,重趼奔走,请兵讨贼,有申包督大哭秦庭七日之风,卒赖其谋歼丑固圉,一时目击其事者,无不艳羡嗟叹,以为非此奇人奇才奇识安能于仓皇倥偬中决大计成大功哉!”

黄文鼎、汪国华之乱的平定,阮大铖深感政治抱负的一展之快,遂作《石言》十二首以记,并格外于诸诗前均加注记之。《石言》之二曰:“南箕嗡嗡吠江城,共怼侏儒浪请缨。憎主争为群盗袒,罪言难谢人情。蚩尤朝避铃门气,妖鸟宵严铎帐声。到底安危冯此仗,杞人何复负平生”

地方民变生于民不聊生之时,民变的直接结果是无辜乡民生灵涂炭,并不能简单地作政治上的肯定,而忽视其匪寇勾当,对平民百姓生命和财产的无故侵夺。故而阮大铖在该诗前加注曰:“春中闻流寇警,予倡乞师,议甚力,里中亡赖谓无病呻,毒詈之。兹潘将军可大捐资募士,至而桐变旋赖以镇,然则予议非与?”

张献忠血洗桐城时,阮大铖已移居南京。古桐城的枞阳镇,位于长江左岸,张献忠的攻入,这个鱼米之乡瞬间变作人间地狱。崇祯十一年(1638年),阮大铖在《圣羽避乱至山,尽谈枞川被贼之状》中写道:

“枞川自昔鱼盐地,烽火几户存。幸尔独违薪木室,与予共卧梅花村。纵横尚传盗贼据,捃拾获有妻孥。为视寸舌正无恙,残年且尽寒山樽。

何草不黄燐火碧,为儒逢此行独难。饥来诗书悉长物,乱至忧惧弥更端。野豕学人立残垒,群鸦啄骨鸣江湍。国殇于此赋不尽,鼠辈白马犹桓桓。”

枞川即由枞阳入江的一条长河,自古商业繁华,民众生息于斯。天下大乱之际,这里仍保持着末世的最后繁荣,张煌言由此过江逃奔江南时,尚作《枞阳谣》以记。张献忠残酷的劫掠,这面美好的镜面顿作碎片飞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