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10)

(2007-11-25 11:05:43)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美图

分类: 文史考虑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10)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

姚振黎

(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

 

(二)自清雅秀洁,至深蔚宏放

方苞对文章语言之要求极为严格,门人沈廷芳传其语曰:

南宋,,明以来,古文义法不讲久矣.,越间遗老尤放恣,或杂小说,或沿翰林旧体,无一雅洁者.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

足证望溪提倡典雅,古朴,简约之文风.其《古文约选.序例》又曰:

古文气体,所贵澄清无滓.

「澄清无滓」即古雅纯正,简要洁净,视为散文之最高美学境界,欲求雅洁,则须汰去语言中任何杂质以求其至醇,洁净.望溪〈与程若韩书〉曰:

夫文未有繁而能工者,如煎金锡,麤矿去,然后黑浊之气竭而光润生.

又〈答孙以宁书〉论虚实详略之权度,亦曰:

往者群贤所述,惟务徵实,故事愈详,而义愈陿;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徵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

至於〈于忠肃论〉,〈辕马说〉,〈送王篛林南归序〉,〈送刘函三序〉,〈孙征君传〉,〈杨干木文稿序〉,〈南山集序〉,均可见其力求语言雅洁澄清处.「秀洁」之文论经桐城派后起作家广泛接受,使桐城古文以笔墨俭省著称.盖以方苞之「雅洁」视柳宗元与归有光散文之简鍊精悍,犹谓柳文「辞繁而芜」,批评归文「伤於繁」,遂使姚鼐评方苞「其阅太史公书,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与陈硕士书〉或以雅洁至极,过分求简,故削弱散文之丰满飞动耶.

桐城文家既多崇尚剃字芟句,削繁就简,为文力求乾净,洗鍊,词著意达,无丝毫拖沓俚俗.然为免笔墨俭省,致宏放深蔚不足,刘大櫆一反其前辈古文家视骈文为文坛魍魉;主张汲取其所长,俾能依照文势,骈散合一;故方笣写人重传神,往往化实为虚,如〈孙徵君传〉,〈万斯同传〉,传主皆当时大学者,而望溪写得极简略,从中无由得知传主学术成就与影响,反观海峰为江永作〈江先生传〉则不同;两相比较,大櫆显然写得更为具体.

姚鼐则高举「义理,词章,考据」之说,虽谈论为文者修养,亦可见其对散文创作之论点;以为三者不可缺一.苟能重视徵引考订,并於文中插入考据,显出卓见,佐证事理,阐明要略,使文章得以於秀洁中显深蔚,清丽中见宏放.惜抱除力主「以考据助文之境,正有佳处.」复佐以创作过程「精粗」之论: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味者,文之精也;,,,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学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

为使文势浩大,熔叙事,述人,说理,考史於一炉,使清真雅洁之外,尚可见汪洋恣肆,故〈登泰山记〉,〈游媚笔泉记〉,〈晴雪楼记〉均为惜抱文论之体现.除描写山水风光,极尽自然之壮美,且穿插史迹考证,地理沿革,使情与物,理与事,今与史,思与境融为一体,於雅洁清丽之中,又新韵隽永,具宏达幽远之意境.姚鼐之后,刘开亦自韩愈散文创作成就,论证吸纳词赋与六朝骈文之重要,:

韩退之取相如之奇丽,法子云之闳肆,故能推陈出新,徵引波澜,铿锵鍠石,以穷极声色.……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与远云台书〉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极为推崇「姬传之丰韵,涤生之博大精深.」然又议论桐城派后期末流之文,「特文以徵实为最难,故枵腹之徒,多托於桐城之派,以便其空疏.」《国粹学报》第二十六期曾国藩有鉴於此,提出宗经史百家与骈散合一,并编选《经史百家杂钞》;林纾亦遣小说涉入桐城文苑,使沈郁顿挫融入清雅秀洁,俾形成绮巧与闳蔚兼具之散文美学,使桐城文士於创作中既言简意赅,又情隆境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