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4)

(2007-11-20 14:42:12)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人文/历史

谈天说地

旅行

美图

分类: 文史考虑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4)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

姚振黎

(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

(三)栽培奖掖,代代相传

雍正四年(1726),刘大櫆二十九岁,赴京应举,官员惊服其文出众.彼时方苞名大重於京师,对海峰文仍极力推赏,与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京中有识之士遂竞相与海峰交往,致使其声名渐起,「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

乾隆元年(1736),刘大櫆受方苞举荐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试,虽被同乡大学士张廷玉黜落,然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归枞阳,居枞阳江畔聚徒讲学,并以诗文教授乡里后学,直至去世,对传播桐城文论影响极大.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谓海峰名声,爵位虽不及方苞,「而其说盛行一时,及门暨近日乡里后进私淑者数十辈,往往守其微言绪论以道学,肖其波澜意度以为文及诗者,不可胜纪.」是知海峰弟子众多,若姚鼐,王灼,吴定,程晋芳均为其入室弟子,他若朱子颖,钱伯埛,金榜,张敏求等亦著籍海峰之门,影响所及,阳湖派恽敬,张惠言均由海峰弟子钱伯埛而得闻桐城古文,遂尽弃声韵考订之前学而专治古文,从而形成阳湖派.

至於姚鼐之成才与出名,又得力於刘大櫆教导,提携.姚鼐〈复张君书〉曰:「仆家先世,尝有交裾接迹仕於朝者.」 盖伯父姚范友人刘大櫆,叶酉常至姚家聚会,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曰: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刘大櫆),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於伯父编修君,学文於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於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惜抱自模仿海峰笑貌模样,至学其古文,刘大櫆有〈寄姚姬传〉诗,对姚鼐推许,鼓励与器重,可谓不遗余力.:

我昔在故乡,初与君相识.君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

又〈送姚姬传南归序〉云:

读其(姚鼐)所为诗,,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类此谆谆鼓励,殷切期望与诚挚赞誉,非仅方苞之於海峰,海峰之於姚鼐.又姚鼐主钟山书院,管同(1780-1831)与同乡梅曾亮师事姚鼐,最受姚鼐器重.道光五年(1825),管同乡试中举,考官即为姚鼐学生陈用光,陈用光器重管同,以门生之礼待之.梅曾亮为用光《太乙舟文集》作〈叙〉曰:「陈用光古文学得于桐城姚姬传先生,扶植理道,宽博朴雅,不为刻深毛挚之状,而守纯气专至柔而不可屈;不为熊熊之光,绚烂之色,而静虚澹淡若近而或远,若可执而不停.」诚可谓名师出高徒!又姚莹亦尝师事姚鼐,鼐授以古文法.方东树二十二岁入县学为弟子员,旋赴江宁,受业於姚鼐门下.晚年里居,诱掖后进,终生未取得功名,然一生著述甚丰;虽未於推演及发展文论或古文写作有钜大影响,文章「简洁涵蓄,不及惜抱.」然其卫道与用世之思想,维护桐城派,「不为其(姚鼐)说所囿,能自开大.」近人李群《论桐城派》曰:「至道光中叶以后,仅梅伯言郎中一人,同时好为古文者,群尊郎中为师,姚氏之薪火,於是烈焉.复有朱伯韩,龙翰臣,王定甫,曾文正,冯鲁川,邵位西,余小波之徒,相与附丽,俨然各有一桐城派在其胸中.伯言亦遂抗颓居之不疑.」《国粹学报》第四十九期可知当时在京文人多趋附桐城,代代相传,薪火不辍,桐城文派大有再盛之势.

姚鼐之后,桐城派突破地域限制,姚门弟子遍及广西,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山西诸省,其作家之多,流传之广,在文学史上罕有其匹,实与桐城文派教诲提携,绵延不断,大有关系.

(安徽浮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