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宗曾经“程门立雪”?

标签:
文化杨舸杨氏宗谱无锡硕放程门立雪 |
分类: 文化-母语制造 |
我的祖宗曾经“程门立雪”?
——硕放杨氏宗谱寻根
作者:杨舸
几年前的一天早晨,黑马大叔张小平打来一个电话,询问我关于我“杨”姓的来源,心里就是一喜,因为我知道黑马大叔曾给不少广告界大腕儿以姓名画字,一直很希望黑马大叔也送我一幅,但是不好意思主动开口,总觉得咱这胳膊腕儿太细了。难道大叔这回也准备给我画字?晃了晃还没睡醒的脑袋,刚想表示一下受宠若惊的意思,却又想到,万一大叔只是随口一问,没那个意思,而是我想多了,那多尴尬?于是忐忑地试图回答大叔的问题。
虽然我姓杨已经姓了几十年了,有生之年还得姓下去,不但自己姓,还将这姓传了两个儿子,儿子们若没有忤逆的想法,未来当然也得接着往下传。但是,自己还真没仔细研究过咱这“杨”姓属于哪一支,也闹不明白祖先到底是哪一号人物。只知道“杨”姓最早应该都是源自“姬”姓,跟周文王周武王应该有点关系。
战国时据说有个“杨朱”,人称杨子,既然称 “子”,诸子百家中当然也算是一家,还跟墨子齐名,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不过关于杨朱,流传下来的典故却是“一毛不拔”,孟子说他“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说他小气自私得很,如果不是祖先,我也没啥失落的,如果是祖先呢,杨朱还有下面一句话孟子却没有讲,其实《列子》中记载的杨朱言论却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根本不是自私自利嘛,而是说我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也不想占你的便宜,很强调个人权利和资产的保护嘛,让人别为了什么大义,随意侵犯个人利益,多么具有超前意识的思想啊!看完整了杨朱的话,不得不让我对孟老先生翻一下白眼,好好的一个自由思想家,就这么给你抹黑了!就算你跟墨子关系好,可也不能这么断章取义地诋毁老杨先生是不是?
那到底我这“杨”姓从哪儿来呢?在电话里向黑马大叔支吾了半天,还是没讲明白。过了一段时间,大叔寄了我一幅画字,不是“杨”,而是“舸”。看来黑马大叔是个很严谨的人,搞不清楚我这“杨”姓的来历,就干脆在“名”字上发挥了,题上“杨家大船杨舸识之”,至于是哪个杨家的那就不重要了。
家里没有族谱,我倒是曾想过要弄清楚的,但一来“杨”是个大姓,分支实在太多,还真不好查;二来老爸至少上溯三代都是农民出身,料也没什么可资炫耀的祖宗,也没有努力的动机,这事就搁置下来了。
直到前段时间碰到一个朋友,聊起宗谱的事情,太太忽然对她自己的来历感兴趣了。在网络上七查八查的,居然查出来她的祖宗原来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子路)!这可是位牛人哪,孔门十哲之一,跟随孔子最久的也是最有个性的弟子。于是,本来一直以为是江南弱女子的她,忽然摇身一变为山东女汉子了,在我的面前得瑟得很。为了重振夫纲,打击她的嚣张气焰,痛下决心狠狠地查上了一查,这就查出了另外一个成语典故——程门立雪。那里面站在程老先生门口连下雪一尺都不肯离开的杨时先生,原来很有可能就是我的祖宗,虽说比不上子路知名度那么高,但好歹也算是北宋时的理学大家,尊师重道的又一典范。比子路的年代是晚了点,不过胜在离现在时间又稍微近了些,看着好像更亲切一点,嘿嘿!
那咱是怎么攀上杨时先生的呢?
据民国17年(1928)编纂的《锡山杨氏宗谱》记载:龟山公次子迥的后裔居住在无锡的后宅、硕放、鸿声、梅村、坊前、新安、华庄、南泉、雪浪、大浮、东亭、杨市、梅园、江溪桥、夏家边及城区的泗堡桥、清名桥、环秀桥、西鼓楼、太平巷、西河头、书院弄、南下塘、后竹场巷、大河池等地。外埠分布在常州、苏州、江阴、常熟、宜兴、南京、扬中等地,一共有140余支。
我老家就在无锡硕放,如果祖辈老老实实呆着硕放安居乐业地没挪窝,应该就是源自龟山公次子杨迥这一支了。如果祖辈又是从什么别的地方跑到硕放,跟原来硕放杨氏这一支混居起来,那我就没招了,只好将错就错,反正当年老杨家的也都应该是一个祖宗吧,不能算是数典忘祖,谁叫祖宗们不把那“典”给收藏好了的。只好算是自己把自己过继给了别支的,杨迥先生您要是还在天上的话就将就着认了吧。杨迥只有一个儿子,叫做杨航,你看这“航”字跟咱这后辈的“舸”字不是有着很多的血脉之缘么?应该错不了了!嘻嘻!
杨航是谁?杨航(1101-1171),字悠远,号南怀。南宋绍兴三年(1133)进士。历任宣议郎、枢密院编修、常州通判等职。因念乃祖讲道锡邑,学风犹存,加上江南乃富庶之地,故定居无锡垂庆乡(今新区鸿山镇后宅)双板桥,成为锡邑道南杨氏的始迁祖。卒葬双板桥北侧沿河,墓颇具规模,占地三、四亩,周植松柏,蔚然成林,称“杨大坟”。看来是别人家嫉妒咱家的祖先阔气,叫了个这么个埋汰我们杨氏的名字。
杨航的老爸是杨迥,杨迥的老爸是杨时。
杨时又是谁?前面已经透露了,他是程门立雪的人物之一。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杨时(1044—1130),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好嘛,我原本简历上写籍贯是江苏无锡人,现在又得加上“曾经福建人和陕西人”了。
追祖宗追到了杨时,那杨时又是从哪里来呢?他是福建人,得往福建哪一支去查。查到将乐县杨氏宗谱,才知道原来是来自杨荣(子江),该宗谱记载,福建杨氏祖籍江西九江府湖口县,入闽始祖为晋朝的杨子江,子江晋天福二年(937)进士,因任闽西镛州(将乐)司户,于是举家迁居将乐。这下我又祖籍曾经是江西人了。
杨荣这一支起于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之子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隋朝皇室,越国公杨素及子杨玄感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的杨皇后、杨贵妃,还有众多杨氏驸马,无限辉煌。弘农杨氏,文的还有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哇呀呀,弘农杨氏可是相当地厉害哦!
杨震是华阴人,循着华阴这条线索再往上追查,就是杨家的共同老祖宗杨伯侨了。
杨伯侨(杨佰侨),又名文实,定悼公子,一说晋武公子,晋献公之弟。原是姬姓,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子孙因得罪晋贵族而遭迫害,隐居华山仙谷避难,后居华阴。
杨伯侨的老爸是晋武公,所以咱也算是国王的后代。好吧,我除了曾经陕西人,还曾经是山西人了。
再往上就是一连串的晋什么公晋什么侯的,一直到唐叔虞,又叫姬虞(不是虞姬哦!),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的那一位。老哥是周文王,则是创八卦的那位。再往上就没啥好追的了,好多代之前,那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之一黄帝——轩辕大人,跟俺们家的那位子路后人都是一个祖宗了,当然不算近亲结婚,那是相当远了,要这也不能结,咱就只能找老外了。
再往上到少典,无论炎黄,那根本都是一个爹养的,没什么好追究的了,赶紧打住,不然就追到某一只伟大的猿身上去了……